第一百十三篇、成熟的以色列掌權的一面(三)

第一百十三篇 成熟的以色列掌權的一面(三) 在本篇信息中,我們來到創世記四十一章,本章揭示約瑟生平更多的細節。我們已經指出,約瑟代表成熟生命掌權的一面。作為這樣一種生命的代表,他是基督超特的豫表。在舊約裏,很難找到基督這樣一個完整且完滿的豫表。所以,一方面,約瑟代表成熟生命掌權的一面,另一方面,他完滿的豫表基督。約瑟生平的記載,從始至終有兩條線:一條是基督的豫表,另一條是掌權生命的祕訣。在本篇信息中,我們要進一步來看約瑟是基督的豫表;在下篇信息中,我們要來看掌權生命的祕訣。在前面的信息中,我們已經看過約瑟豫表基督的七方面。在本篇信息中,我們要再看七方面。 《九》從死牢中復活 約瑟豫表基督是從死牢中復活的一位。(創四一14,徒二24。)基督不是被捉拿而下在監裏。祂乃是甘願走進監獄,自動進入死牢。雖然祂自願進入死,但陰間的門,就是死的能力,黑暗的權勢,卻立刻起來,想要把祂永遠拘禁在那裏。但正如行傳二章二十四節所說,祂不能被死拘禁。基督在死牢中停留了三天。在那三天中,死的能力盡其所能的要拘禁祂。但基督不能被死拘禁,因為祂是復活。(約十一25。)何者更有能力-死或復活?復活確定比死更有能力。因此,死不能拘禁基督,基督不僅是生命,也是復活。所以,基督從死裏走出來。對祂而言,從死裏走出來,就是祂的復活。約瑟怎樣從監牢中得釋放,基督也照樣從死牢中得釋放。 所有的基督徒都該熟悉三件事:基督的成為肉體、基督的釘十字架、和基督的復活。我相信我們在召會中認識這三件事。 《十》登寶座得權柄 約瑟也豫表基督是登寶座得權柄的一位。(創四一40~44,太二八18,徒二36,啟三21。)約瑟從監牢中得釋放,同一天,他也登寶座成了埃及全地實際的統治者。照樣,基督復活以後,也登寶座得了權柄。行傳二章三十六節說,釘死且復活的基督,已經被立為主為基督了。在五旬節那天,使徒彼得似乎對棄絕主的以色列人說,『你們所棄絕、釘在十字架上被殺害的那位,神已經叫祂從死人中復活了。不僅如此,神已經立祂為萬有的主了。』這是指基督登寶座說的。這是何等大的事! 《十一》得著榮耀 當基督登寶座時,祂得著了榮耀。(來二9。)約瑟也在這方面豫表基督,因他從監牢中得釋放時,得著了榮耀。(創四一42。)約瑟的反對者不僅出賣他,藐視他,也把他下在監裏。創世記四十一章的監獄,欽定英文譯本譯為地牢(Dungeon)。在約瑟的監牢裏,生活狀況遠不如今天美國監獄的狀況。約瑟被囚的監牢是一個坑。那些把他關在那裏的人這樣作,用意是要他大大的受苦。但神高舉他,不僅使他登上寶座,也賜給他榮耀。你也許不知道,我們怎能證明約瑟得了榮耀。這證明乃在於他穿上華美的衣袍,並得坐法老的副車。(創四一42~43。)他穿上細麻衣,與他被哥哥們剝去彩衣相對。(創三七23。)當人看見他穿著這樣華美的衣袍,坐在法老的車上,他們必然領悟在那裏有一個在榮耀裏的人。 《十二》領受恩賜 當約瑟從監牢中得釋放,並被高舉到寶座上,他領受了恩賜。(創四一42。)基督也領受了恩賜。(徒二33。)許多基督徒知道基督復活、升天並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,但很少人知道基督升天、登寶座、得榮耀以後,也領受了恩賜。行傳二章三十三節說,基督從父領受了所應許的聖靈,就是祂所澆灌下來的。基督從父所領受的,乃是一個恩賜。古時候,在主前許多世紀,同樣的事發生在約瑟身上。約瑟不僅得著榮耀,也領受恩賜。 約瑟在他的得榮裏,得著三樣東西:一枚金戒指。一些衣袍,和一條金鍊。戒指戴在他手上,鍊子戴在他頸項上,衣袍遮蓋他的全身。這三項充分描繪基督升到天上所領受的恩賜,就是祂傳遞給召會的恩賜。當浪子回家時,他得著兩個恩賜,就是手上的戒指和身上的袍子。(路十五22)那時他沒有得著金鍊,那是後來纔給的。 以弗所一章十三節說,我們已經受了聖靈為印記。這指明救恩的靈好比印記。我們知道我們得救了,因為我們受了印記。五十年前,我買了一本皮面金邊聖經。我一得到這本聖經,就在首頁蓋上我的印,指明牠屬於我。我恐怕這本聖經會遺失,而我無法證明這是我的。然而,我把聖經蓋印以後,就能證明牠屬於我。照樣,我們得救以前,是在凡俗的人中間。但在我們接受主耶穌那天,我們受了印記。我們救恩的印記乃是神的聖靈。從那時起,我們身上就有了印記。假定我的聖經說,『我不喜歡李常受。我要屬於別人。』但我在聖經上打的印記,使牠不能屬於別人。照樣,我們也許覺得我們不想屬於主,我們想要與撒但同行。然而,已經得救並受了印記的人,絕不能離開主。即使你下火湖,你仍要帶著這印記。 古埃及人用戒指當印。凡他們用戒指蓋印的,對他們都是重要的東西。因此,約瑟所領受的戒指,印記,豫表基督所領受的聖靈。在基督升天登寶座的時候,祂從父領受了聖靈,使祂能用聖靈作印記,印在所有的信徒身上。每當人呼求祂,祂就將這印印在他身上。 你是得救的人,有活的印記在你身上。即使你要去拉斯維加斯的賭場,你仍有這印記在你身上,這會使你覺得,因為你屬於耶穌,你不該留在這樣的地方。基督是我們的約瑟,已經從父領受了印記,並用這印印了我們。如今這印在我們裏面,也在我們身上。 約瑟得著的第二個恩賜是袍子。我們信徒至少需要兩件袍子,一件為著得救,另一件為著得勝,為著賞賜。路加十五章的浪子只得著一件袍子,因為他僅僅是得救的人。他還沒有得勝。我們得救並得著義袍稱義我們之後,需要繼續過得勝的生活。若是這樣,那麼除了得救的袍子以外,我們就會得著另一件袍子。 我常常指出,詩篇四十五篇的王后有兩件袍子。(詩四五13~14。)一件相當於客觀的義,為著我們的得救;另一件相當於主觀的義,為著我們的得勝。新約啟示我們信徒該有兩件袍子。第一件袍子見於路加十五章,第二件袍子見於啟示錄十九章。救恩的袍子適合叫我們在父面前稱義。但要參加羔羊的婚筵,我們需要另一件袍子。兩件袍子都是基督。第一件,救恩的袍子,是客觀的基督。這是我們所穿上的基督,(加三27,)就是賜給我們,作我們義的基督。(林前一30。)當浪子回家時,他沒有資格與公義的父親同坐。他需要義袍遮蓋他,使他有資格。這件袍子就是客觀的基督作我們的義,在公義的神面前稱義我們。但我們在得稱義以後,需要活出基督。當基督從我們活出來,祂就成為我們主觀的義,不是僅僅穿在我們身上,更是從我們活出來。這就是主觀的基督作為第二件袍子。基督已經作為這兩件袍子,賜給了我們。 我們的基督在神面前是真正的義。除了基督,在宇宙中沒有義。在宇宙中,只有一位滿足神一切公義的要求,這一位就是基督。這義已經賜給了基督。這聽起來也許不合邏輯,基督怎能是義,而這義又賜給了祂。然而,這是聖經的說法,我們需要學習說聖經的語言。在這宇宙中,獨一的義就是基督;而這義已經賜給了基督,使祂能給信徒穿上。基督是為我們的稱義,客觀的穿在我們身上的義。父賜給祂的義,祂已經傳給我們。不僅如此,祂還一直將自己賜給我們,使我們能活出祂來。這完全是恩賜的事。 基督是義,而義賜給了祂,這件事與三一有關。倘若父從來沒有將這義賜給子,這義就不會這樣有法定的效力。雖然宇宙中獨一的義是基督自己,但父不將這義賜給子,連子也沒有權利使用。所以,父將這義賜給子,子就能將這義傳給信徒,首先作客觀的義,然後作主觀的義。 我們都得著了第一件袍子,我們的救恩沒問題。我們得救了,並要永遠與主同在。這比最可靠保險公司的保單還要確定。但第二件袍子如何?目前我們對這件袍子無法像對第一件袍子那樣確定,因為我們也許還沒有為第二張保單繳納必需的保費。我們需要得著第二件袍子,使我們能得著賞賜。讚美主,客觀的袍子和主觀的袍子都是恩賜!父將二者都賜給了子,子又將牠們賜給了我們。你若問我有沒有這兩件袍子,我要回答說,『我確定有第一件袍子以及第二件袍子在我裏面,並且這第二件袍子正在出來的過程中。』你也得著了第二件袍子,在你裏面有這件袍子。如今你需要禱告:『主耶穌,從我裏面作出你自己。主耶穌,從我裏面出來,成為我的第二件袍子。』我們都需要這件袍子。 與第二件袍子有關的是第三項,就是戴在約瑟頸項上的金鍊。在聖經中,戴鍊子的頸項表徵降服的意志。當以色列人不順從時,主說他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。(出三二9。)硬著頸項的人戴著金鍊非常不相宜。然而,屈俯的頸項戴著金鍊卻很美麗。戴著鍊子的頸項,表徵被治服並征服以順從神命令的意志。當你的頸項這樣被治服並征服時,就是戴上了鍊子。你見過女人戴著項鍊與丈夫爭吵麼?我見過。當我看見這種情形,我自言自語說,『你該除去那項鍊。你既是硬著頸項,就不該戴著項鍊。』連男人的領帶也是一種鍊子。佩帶這種鍊子總是顯出相當文雅的成分。頸項上的金鍊,表徵順從的靈。行傳五章三十二節說,那靈是賜給順從神的人。因此,那靈作為恩賜賜下,不僅是為著得救,也是為著順從。 我真是讚賞聖經中這些事的次序。倘若是我來列舉賜給約瑟的恩賜,我會先題戒指,後題鍊子,最後題袍子。我年輕的時候,我不解為甚麼先題袍子,後題金鍊。但創世記四十一章四十二節裏三個恩賜的次序,乃是照著屬靈的次序。在屬靈的次序上,我們首先領受聖靈而得救。這是印記。然後我們得著義袍,並開始活出基督。要活出基督,我們的頸項上需要有鍊子。這就是說,我們的頸項必須被聖靈治服、征服並鏈住。哦,聖靈要鏈住你!聖靈要鏈住你剛硬的頸項,使牠柔軟降服。在召會生活中,許多聖徒的頸項已經被鏈住了。 甚至我們中間一些十幾歲的少年也是這樣。當我是十幾歲的少年時,我的頸項很硬。雖然我的母親非常愛我,但我的頸項仍然很硬。你們許多十幾歲的少年就是這樣。然而,當你呼求主耶穌時,你自然而然就被鏈住了。主將祂的鍊子戴在你的頸項上,你的頸項就柔軟降服了。有時候,你的性情也許使你對母親不愉快。然而,因為你的頸項已經鏈住了,牠就不再像從前那樣剛硬。從前你的頸項是剛硬的,上面沒有鍊子。但今天你已經被聖靈鏈住了,被順從的靈鏈住了。因此,別人能在你的頸項上看見,那順從的聖靈在你的順從上所顯出的美麗。你已經被征服,並且順從父母。有些人也許說,『當我十八歲時,我就自由了。』這不是帶金鍊之人的見證。頸項上有鍊子的人,對父母師長是順從的。當你的頸項被鏈住時,牠就帶著一種美麗,就是順從之靈金色的美麗。 這些都是我們的約瑟所領受並傳給我們的恩賜。我能誇口,在我的手上有戒指,在我這人周圍有袍子,並且另一件袍子連同圍繞頸項的金鍊,正從我裏面出來。阿利路亞,基督已經領受恩賜,並且將這些恩賜都傳給我!如今我在祂裏面也領受了恩賜。這一切都是由約瑟所豫表。 《十三》成為世人的救主,生命的供養者(祕密的啟示者) 因為基督復活,登寶座,得榮耀,並領受了恩賜,所以祂是世人的救主。作為世人的救主,祂也是生命的供養者,和祕密的啟示者。(徒五31,約六50~51。)約瑟在這三方面豫表基督,因為這三種名稱都包含在法老賜給約瑟的名字『撒發那忒巴內亞』裏面。(創四一45。)這名的意義首先是世人的救主,其次是生命的供養者,第三是祕密的啟示者。我們都知道基督是世人的救主。作為世人的救主,祂是生命的供養者,和祕密的啟示者。這些名稱都歸於約瑟。首先,約瑟是祕密的啟示者,然後是世人的救主。他成了救主,因為他供養百姓的生命。 關於約瑟是生命的供養者,聖經的記載很奇妙。法老作了兩個夢,第一個是母牛的夢,第二個是穗子的夢。(創四一1~7。)為甚麼法老沒有夢見七隻烏龜和七塊黑石?母牛和穗子都可作食物。今天我們喜歡喫牛排,牛排來自牛;我們也喫麵包,麵包來自麥粒。這裏我們看見兩種生命-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。我們需要享受這兩種生命。照著聖經的命定,人在墮落以前只喫植物生命。(創一29。)然而,在墮落以後,神就叫人喫肉,因為需要流血救贖。(創九3。)因此,人在墮落以後,必須接受植物生命和動物生命為供應。事實上,動物生命必須在先,因為墮落的人需要先蒙救贖,然後纔能享受生命。在主的桌子上,我們看見餅和血。血出於主動物的生命,為著救贖;餅來自祂生產的生命。在約翰福音,將主比喻為羔羊。在約翰一章二十九節,施浸者約翰說,『看哪,神的羔羊。』這是為著救贖的動物生命。在約翰十二章二十四節,主將自己比喻為一粒麥子,落在地裏死了,藉著生產而繁衍。這是為著生產的植物生命。兩種生命都在創世記四十一章題到。 當我們看到這點,我們再次看見聖經真是一本神聖的書。沒有人能寫出這樣的書。我越探入聖經的深處,就越確信牠的內容是神聖的啟示。聖經定規是神的話。除了神以外,誰能寫出創世記四十一章這樣的一章?今天我們從主耶穌這生命的供養者所得著的生命供應,包含了為著救贖的動物生命,和為著生產的植物生命。阿利路亞,一天又一天,我們這樣得著滋養!基督既是世人的救主,又是生命的供養者。 祂也是祕密的啟示者,是解夢者。你曾想過主耶穌在地上時解了多少夢麼?我所說的夢是指啟示,就是祂所啟示給我們的祕密。祂在馬太十三章至少解了七個夢,在馬太二十四、二十五章也解了好些別的夢。主真的是祕密的啟示者。 《十四》娶了召會 在創世記四十一章四十五節,我們看見約瑟娶了安城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為妻。約瑟的妻子是異教徒,是埃及人。約瑟在被弟兄們棄絕的期間娶了她。這也是一個豫表,描繪基督如何在被以色列人棄絕的期間,娶了外邦人為妻。當祂與外邦人在一起時,從他們中間得了一個妻子。 在創世記裏,我們看見描繪召會的三個妻子:亞當的妻子夏娃,以撒的妻子利百加,和約瑟的妻子亞西納。夏娃是亞當的妻子,描繪召會如何出於基督,並且是基督的一部分。夏娃豫表召會如何在生命和性情上與基督相同,最終與基督成為一個身體。因此,夏娃豫表召會是基督的一部分,出於基督,歸於基督,並且與基督是一。利百加描繪召會是蒙召並蒙揀選的,與基督來自同樣的源頭。以撒來自特別的源頭,亞伯拉罕的僕人被差遣到那個源頭,為以撒揀選、呼召一個妻子,將她帶給以撒。這個蒙揀選的人就是利百加。亞西納描繪基督在被以色列人棄絕的期間,從外邦世界娶來的召會。基督在被棄絕的期間,來到外邦世界,留在那裏,並且從外邦世界得著召會。 約瑟從他的妻子亞西納生了兩個兒子,瑪拿西和以法蓮。瑪拿西這名的意思是『使之忘了。』在瑪拿西出生時,約瑟說,『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,和我父的全家。』(創四一51。)這指明瑪拿西的出生,使約瑟忘了一切的患難。瑪拿西出生時,約瑟似乎說,『讚美主!祂使我忘了我的患難。』這啟示當召會有生產時,基督就要宣告祂忘了祂的患難。倘若在你們召會的福音聚會中,結了一些果子,基督就要向全宇宙宣告:『瑪拿西!我忘了我的患難。』 約瑟的次子名叫以法蓮,意思是『昌盛。』(創四一52。)在以法蓮出生時,約瑟說,『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。』約瑟沒有患難,卻有昌盛。當我們傳福音並結果子,基督就要喜樂並宣告:『不再有患難了。看看所有的果子!』 《十五》供應人糧食 約瑟供應糧食給飢餓的人。(創四一56~57。)他是這樣一個供應糧食的人,豫表基督是供應人糧食的一位。(約六35。)今天,基督是何等一位糧食的供應者!祂供應糧食給飢餓的人。 當我們讀約瑟的故事,我們發現這故事是沒有窮盡的。我們讀了再讀,仍然追測不盡其中的豐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