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篇、對付恩賜(四)

第六十篇 對付恩賜(四) 讀經: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一至十三節。 林前十三章是十二章直接的延續。在十二章的最後一節,也就是三十一節,保羅說,『你們要切慕那更大的恩賜。我還要把極超越的路指示你們。』極超越的路就是愛。因此,十三章是陳明這極超越的路。 在十二章保羅強調說話、那靈、身體、以及神的行政。如今在十三章說到愛,這是保羅所強調的第五點。說話把我們引進那靈裡,那靈把我們帶到身體裡,身體又保守我們在那靈裡。不僅如此,身體也是為著神的行政。保羅所強調的第五點─愛,乃是運用恩賜的路,在身體裡的路,以及為著身體的路。 在哥林多前書裡,十三章並不是獨立的一段。本章在十二章和十四章之間,與這二章共同組成本書信中對付恩賜的一段。因此,我們絕不該將十三章視為孤立的一章。十三章乃是十二章的延續,並且引到十四章。十四章一節說,『你們要追求愛,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尤其要切慕申言,』指明這事。十二章的最後一節把我們帶到十三章,而十四章的第一節是十三章的總結,同時也把我們帶到十四章。在十二章三十一節,保羅說到運用恩賜極超越的路;在十三章,保羅陳明愛這極超越的路;在十四章一節,保羅勸我們要追求愛,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尤其要切慕申言。因此,這三章組成一個單位,其中十三章接續十二章,而十四章接續十三章。 愛只是一條路,還是說,愛也是一種恩賜?根據羅馬十二章,我們有理由說,愛是一種恩賜。在羅馬十二章六至八節,保羅說,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,我們得了不同的恩賜,我們應當照著運用。根據八節,甚至憐憫人也是一種恩賜。然後在九至十節,保羅接著說,『愛不可假冒…愛弟兄,要彼此親熱;恭敬人,要互相爭先。』十二至十三節說,『在指望中要喜樂,在患難中要忍耐,在禱告上要堅定持續,在聖徒缺乏上要有交通,待客要追尋機會。』這一切,以及愛,都在關於恩賜的一章被題及;因此,我們可以說,愛至少是在恩賜的邊緣。 保羅在林前十三章八節的話也指明,愛不僅是一條路,也是一種恩賜。他說,『愛是永不敗落;但申言終必歸於無用,方言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。』保羅在這裡將愛和申言、方言、知識這些恩賜並列。毫無疑問,申言、說方言、用知識的話教導都是恩賜。雖然申言終必歸於無用,方言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,但是愛卻永不敗落。 我曾指出,有些弟兄姊妹表面看來,似乎沒有甚麼恩賜。可是,他們卻絕對為著身體。為著身體就是愛;照顧身體上的肢體需要愛。我們若沒有愛,怎能照顧人?為要照顧肢體,愛是必要的,好叫身體得著建造。所以,愛是最大的恩賜。沒有甚麼比愛更造就人。愛是屬靈的抗生素。一個地方召會中若有愛,就不必擔心有屬靈的疾病。愛是治療這些疾病的良方。愛是一種恩賜,甚至是最大的恩賜。要得著愛這恩賜並不難。我們無須禁食或禱告,纔能得著愛。不僅如此,我們也不必模倣、偽裝或表演。愛就在我們裡面。只要你藉著重生得著了神聖的生命,你也就有了愛,因為愛是生命的表現,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。 伍 極超越的路─為著運用恩賜 一 愛的需要 保羅用整章聖經來強調愛這件要緊的事。他強調的第一點─說話,只佔了三節。他強調的第二點─那靈,用了九或十節;他強調的第三點和第四點─身體和神的行政,分別用了十六節和三節。但是,當他題到愛這件要緊的事時,卻用了整章聖經。這表明愛是何等的重要。 愛是生命的事。有些恩賜也和生命有關,因為牠們是從聖靈和神聖生命這些初期的恩賜發展出來的。可是,有些別的恩賜,尤其像說方言、繙方言、行異能、醫病等神奇的恩賜,卻不是從生命中發展出來的。因此,保羅在十三章一開頭就說,『我若能說人和天使的方言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、響的鈸。』鳴的鑼和響的鈸,發出聲音卻沒有生命。這是說方言的真實寫照。在十二章和十四章,保羅把說方言和繙方言擺在最末了。但在這裡,他首先題到說方言,卻是從反面來說,這指明說方言並不是生命的事。 同樣的原則,神醫可能並不是生命的事。有一種醫治是藉恩賜而來,有一種醫治是藉恩典而來。後者乃是出於生命,甚至是出於復活的生命。在我基督徒的一生中,曾經歷過醫病的恩賜。但是我願意見證,我多次享受了恩典的醫治。從一九四三年九月至一九四六年春,約有兩年半的時間,我罹患了嚴重的肺結核,必須臥床數月之久。我每天都向主禱告,也受主對付。起初,我只為自己的情形禱告,並沒有為召會和工作禱告。後來,對我而言,重要的不是我得醫治,乃是我必須徹底被潔淨、煉淨。我能見證,在那段期間,我的動機、意念、內裡的每一部分,都受到對付。然後,主就醫治了我,不是用大能的恩賜,乃是用生命的恩典。這樣的醫治是徹底的,也是絕對的。我說到我的經歷,是要指出,靠恩賜醫治和生命完全無關;然而,有一種醫治,是憑著在生命裡的恩典而得的。 我珍賞生命的恩賜,遠過於珍賞神奇的恩賜。我認識一些信徒,他們真的領受了神奇的恩賜,但後來卻不信而離棄了主。我們需要的乃是上好的恩賜─愛和生命,這些纔能把生命服事給人。 我們既都愛主,對祂是絕對的,也尋求祂身體的建造,好叫祂得著一個憑藉,能在地上執行神的行政,以完成神永遠的定旨,我們就必須追求愛。長老和同工們,你們需要愛。弟兄姊妹們,你們需要愛。只有愛能建造身體。還有,從十三章來看,愛的恩賜是永久的,因為愛是由神聖的生命構成,是神的彰顯,是永遠生命的表現。因此,我們都必須追求愛。 在十三章二至三節保羅說,『我若有申言的恩賜,也明白一切的奧祕,和一切的知識,並有全備的信,以致能彀移山,卻沒有愛,我就算不得甚麼。我若將我一切所有的變賣為食物分給人喫,又捨己身叫我可以誇口,卻沒有愛,仍然與我無益。』三節的捨己身,就是殉道。『叫我可以誇口』,有些古卷作『叫我被焚燒』。 二 愛的定義 在十三章四至七節,保羅給我們愛的定義。這定義包含愛的十五項美德:恆久忍耐、有恩慈、不嫉妒、不自誇、不張狂、不作不合宜的事、不求自己的益處、不輕易發怒、不計算人的惡、不因不義而歡樂、與真理同歡樂、凡事包容、凡事相信、凡事盼望、凡事忍耐。 在四節保羅說,『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。』生命是神的元素,愛是神這生命的彰顯。因此,神就是愛。(約壹四16。)那是生命的神,乃是在愛裡得著彰顯。林前十三章四至七節所列,愛的十五項美德,都是神生命的神聖美德。這樣的生命與十二章所列外面的恩賜不同。哥林多人追求外面的恩賜,卻忽略愛,就是神生命的彰顯。因此,他們仍是屬肉的,屬肉體的,或屬魂的。(三1,3,二14。)他們應當在生命裡長大,(由他們顧到基督身體的愛而顯出,)追求愛,而不追求外面的恩賜,使他們成為屬靈的。(二15。) 保羅在十三章四節說到愛是不自誇。這裡的自誇,與誇口有點不同。自誇乃是誇耀自己以至於破壞別人。這樣的自誇把別人貶低並踐踏。愛當然是不自誇的。 在五節,保羅指出愛是『不計算人的惡』。這裡原文指明愛不像計賬員把收支記錄下來。這就是說,你若愛別人,就不會把他們所犯的錯記錄下來。 六節說,『不因不義而歡樂,卻與真理同歡樂。』不義的總和乃是撒但,真理的總和乃是神。愛既是神生命的彰顯,就不因撒但的不義而歡樂,卻與神的真理同歡樂。愛不因任何人的不義歡樂,乃是與真理同歡樂。 按照七節,愛是凡事包容。包容,原文與九章十二節的忍受同字。這字不僅有(一)(如容器)包容,容納;和(二)(如房蓋)遮蓋(人過);且有(三)如房蓋遮蔽,遮護等意思。這辭在福音書是用在有人拆了房頂,好把一個病人帶來見主耶穌。他們把房頂拆通了,就把那人縋下去主耶穌所在之處。(可二4。)這辭原文的意思是在某人的房頂拆一個洞。我們說別人的閒話,可能就是這樣。我們談論別人,就是拆別人的房頂,因而暴露了他們。然而,愛是凡事包容,不會在任何人的房頂拆洞。 我們看看這幾節所列愛的十五項美德,就會發現愛不是別的,愛乃是神自己。除了神自己以外,誰能有這一切美德?我們無法凡事忍耐,凡事相信。我們也無法真正有恆久忍耐。惟有神有這一切美德。因此,這裡所描寫的愛乃是神自己。不僅如此,聖經中還有別處清楚說到,神就是愛。(約壹四16。)神也是生命。生命是神的素質,愛是神的彰顯。神在祂自己裡面是生命,但神彰顯出來乃是愛。愛就是神自己,而神的神聖素質乃是生命;這愛有十五項美德。因此,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,吩咐信徒要在生命中長大。他們缺少生命、缺少愛。換句話說,他們缺少神,他們需要在生命中長大。 三 愛的超越 在林前十三章八至十三節,保羅說到愛的超越。在八節他宣告說,『愛是永不敗落;但申言終必歸於無用,方言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。』愛是永不敗落,意思是愛比一切存留得更長久,並且永遠保有其地位。愛永不敗落、永不衰殘、永不終止,就像神永遠的生命一樣。一切恩賜,無論是申言,或方言,或知識,都是神運行的憑藉,並不是那彰顯神的生命。因此,這些終必停止,也終必歸於無用。這些都是時代的。惟有愛所彰顯的生命,是永遠的。根據下文,一切恩賜都是為著今世未成熟的孩童,到來世都必歸於無用。惟有愛是屬於成熟的人,要持續直到永世。因此,當我們憑愛而行,就豫嘗了來世和永世。 沒有甚麼能搖動愛,或把愛挪去。所有其他的恩賜,包括申言在內,至終都會歸於無用,惟有愛是永遠長存的;愛是永不敗落的。在來世只有愛,而沒有方言、繙方言或申言。最幼稚的恩賜─方言,和較成熟的恩賜─申言,都會歸於無用。在九至十節保羅接著說,『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是局部的,所申言的也是局部的;及至那完全的來到,這局部的就要歸於無用了。』在今世,我們所知道的和所申言的,都只是局部的,不是全部的。而十節的『及至』指在來世,國度時代。『完全的』也指成熟的,與下節的孩童相對。此外,『這局部的』是指八節所題的申言、知識等。 十一節說,『我作孩童的時候,說話像孩童,思想像孩童,推究像孩童,既已成人,就把孩童的事廢掉了。』在今世,信徒乃是孩童,有各種幼稚的恩賜。這裡的孩童,意思是未成熟的。推究像孩童,原意是像孩童一樣推算事情。在來世,成熟的信徒要成人,一切幼稚的恩賜,特別是最小的恩賜─說方言和繙方言,也就都要廢掉了。然而,我們在今世就可藉著活出愛的生活,豫嘗來世。愛使我們在生命裡成熟;恩賜使我們留在孩童時期。 在十二節保羅繼續說,『我們如今對著鏡子觀看,糢糊不清,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。』如今,指在今世。關於『對著鏡子觀看,糢糊不清』,有人說是:經過窗戶觀看,『就是經過中間多少妨礙視線的憑藉。窗戶這辭也指鏡子,卻是為作窗戶用的,這窗戶不像時下用透明的玻璃,乃是用半透明的材料作的。』(達祕新譯本。)十二節的那時,指在來世。 到了十三節,保羅下結論說,『如今常存的,有信、望、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』這裡原文在句首有一『但』字,指明十三節和前面經節之間的對比。 信,接受神聖的事物,(約一12,)並質實屬靈、未見的事。(來十一1。)望,收穫並有分於信所質實的事物。(羅八24~25。)愛,享受信所接受、質實,以及望所有分於的事物,為著滋養我們,建造別人,(林前八1,)並彰顯神,如此就完全了全律法。(羅十三8~10。)這樣的愛,為著發展並運用屬靈的恩賜,使我們在生命裡長大,並且是得著更大恩賜極超越的路。因此,在這三樣常存的美德中,最大的乃是愛。所以我們必須追求愛。(林前十四1。) 愛顧到身體,並建造身體。愛首先把身體聯結起來,然後把身體建造起來。因此,我們專注於那建造身體的愛。我們該追求愛,留在身體裡,以享受那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