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篇、生命的長大及其結果(二)

第十六篇 生命的長大及其結果(二) 讀經: 彼得前書二章一至四節,六至八節。 彼前二章一至二節說,『所以要脫去一切的惡毒、和一切的詭詐、並偽善、嫉妒、以及一切毀謗的話,像纔生的嬰孩一樣,切慕那純淨的話奶,叫你們靠此長大,以致得救。』在上一篇信息中我們指出,我們需要作兩件事。第一,我們需要脫去一切的惡毒、詭詐、偽善、嫉妒、以及毀謗的話。第二,我們需要切慕那純淨的話奶,叫我們靠此在生命裡長大。正如我們所看過的,在生命裡真正的長大乃是生命度量的擴增。 長大以致得救 照著彼得在二章二節的話,我們靠著純淨的話奶長大,以致得救。以致,原文也是結果的意思。在生命裡長大的結果就是得救。這裡的得救不是起初的救恩,乃是在生命裡長大的結果。神完滿、全備的救恩從重生(包括稱義)到得榮,(羅八30,)有一段很長的期間。我們重生時,得著了起初的救恩。然後需要藉著享用基督作神話語中滋養的奶,得餧養而長大,達到完全的救恩,達到成熟而得榮。這救恩就是主耶穌顯現時,所要顯現與我們魂的救恩。(彼前一5,9~10,13。)然而,照上下文看,這裡的以致得救是直接指二章五節的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,成為聖別的祭司體系,獻上屬靈的祭物,以及九節的宣揚神的美德。 我們若長大以致得救,就會經歷從一節所說惡毒、詭詐、偽善、嫉妒、以及毀謗的話這五件消極的事得救。從惡毒、詭詐、偽善、嫉妒、以及毀謗的話得救,不是藉著我們自己的努力成就的。這無法藉著自我改良、調整、或改正作成。反之,從這些消極的事得救,乃是內裡的事。 舉例說,假定某人身體裡有致病的細菌。這些細菌乃是在他的血液和他全人的組織裡。想要用強效肥皂清洗這人,以解決這難處,會有甚麼用處?這只不過能洗淨他皮膚的外層。但這個洗淨不會有效的對抗他裡面的細菌。要對付細菌,那人需要接受抗生素。他也需要為著他物質的身體接受正確的養分,使身體長大。這個長大會有助於醫治他的疾病。同樣,靠著內裡的長大以致得救,我們自然就蒙拯救脫離惡毒、詭詐、偽善、嫉妒、以及毀謗的話等『細菌』。 五十年前,我很難勝過脾氣。但現今經歷主五十多年以後,我能見證我很難發脾氣。有些人也許說,因為我現今是上了年紀的人,所以不再有脾氣的難處。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。事實上,人的脾氣通常隨著年齡增加。為這緣故,年長的人常批評別人,對別人不耐煩。按天然說,我們越年長,越有脾氣的難處。我在主裡並在主面前能見證,我越年長,越沒有脾氣。這個改變的原因是,多年來我經歷在生命裡長大,以致得救脫離我的脾氣。這說明一個事實,我們都需要實際的長大以致得救。 二節的得救不是在起初階段或完成階段的救恩,乃是在長進階段、變化階段的救恩。我們可以說,本節的意思是,我們需要長大以致變化,這樣的領會是正確的。當然,這裡沒有用變化一辭。然而,本節的救恩含示變化。重生是在起初階段的救恩,變化是在長進階段的救恩,得榮是在完成階段的救恩。我們不是在起初階段或完成階段,我們乃是在救恩長進的階段;那就是說,我們正在變化的階段。 變化與僅僅改變不同。變化包含從一種形狀到另一種形狀的改變。然而,變化不僅僅是在形狀上外面的改變,乃是包含在性質或構成上內裡的改變。舉例而言,假定一個人患病,臉色看起來很不健康。他也許在臉上塗些脂粉,想要藉此改善外觀。我不喜歡那樣在皮膚上塗顏色,因為那使我想到殯儀業者的工作,他們只是設法叫死人的臉顯得好看。今天孔子的門徒和許多基督徒都致力於自我改良的外表工作,好比殯儀業者的工作。這樣外面的改變與活的、內裡的變化全然不同。 最近我有點不舒服。但我的妻子天天給我豫備滋養的食物;至終那食物使我健康,並恢復健康的臉色。我的妻子看見我的面色,就很喜樂。我不需要在臉上化妝,因為健康的臉色來自裡面的養分。我喫、消化、並吸收滋養的食物。養分傳輸到我的細胞、組織、甚至皮膚裡,就使我有健康的膚色。這是變化的例證。 彼得囑咐我們切慕純淨的話奶,叫我們靠此長大,以致變化。我們不是長大以致有外面改正,或外面的調整,或外面的改良。反之,我們長大以致藉著生命並在生命中有內裡的變化。 一切屬靈長大的基礎 滋養的食物只有加給活的、生機的東西,纔會引起變化。你若試著把養分加給無生命的無機物,那會使其變成腐敗、不潔。無生命的東西不可能從滋養的食物得著幫助。想要餧養死人,顯然是無用的。毫無疑問,純淨的話奶能餧養我們,並滋養我們。然而,這話奶只能餧養並滋養活的、生機的人。若沒有生命,我們裡面就不會有甚麼與這養分合作。 彼前二章二節開始於『像纔生的嬰孩一樣』。『纔生』這辭指明活的生機體。纔生的嬰孩是活的、生機的。我們像纔生的嬰孩一樣,需要喝純淨的話奶。然後奶會供給我們活的、生機的養分。自然我們裡面的生命就會與奶的養分互相效力,叫我們長大。然而,我們裡面若不是藉著重生而有了活的、生機的元素,話奶中的養分就不會有任何功效,因為我們這方不會有所合作。 在一章二十三節彼得說,我們蒙了重生。在二章二節他勸我們要像纔生的嬰孩一樣切慕奶。一章二十三節的重生和二章二節纔生的嬰孩指著同一件事─由神聖的生命重生。這重生是基礎,使我們能在生命裡長大,並潔淨我們裡面的人。我們裡面都有重生時所接受神聖的生命作一切屬靈長大的基礎。要長大並得潔淨,我們必須有這基礎。所以,我們像纔生的嬰孩一樣,該切慕純淨的話奶,叫我們靠此長大,以致變化。 嘗過主是美善的 在三節彼得繼續說,『你們若嘗過主是美善的。』主是可嘗的,祂的滋味又美又善。我們嘗過祂,就會切慕祂話中滋養的奶。本節的『美善』一辭,意思也是可喜悅的,恩慈的。 彼得確定他寫信的對象已經蒙了重生,但他不確定他們有否嘗過主。為這緣故他說,『你們若嘗過主是美善的。』信徒確實是纔生的嬰孩,但如三節所指明的,他們有些人也許沒有嘗過主是美善的。今天真正蒙了重生的信徒有千千萬萬,但有許多從未嘗過主是美善的。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表明人也許得重生,卻沒有嘗過主是美善的。一位中年婦女得救兩年了。她得了救贖,也蒙了重生。她參加我們的聚會幾次以後,有一天站起來作見證。她說,她丈夫失業了,並且他們無法付房租。不但如此,他們的兒子患了病。她接著說,她為這情況向主禱告。她讚美主給她丈夫更好的職業,給他們更好的住處,甚至醫治他們的兒子。她宣告:『阿利路亞,主耶穌是活的、有能的!』 我們仔細看看這個見證;我們要問這是不是嘗過主之人的見證。我要堅決的說,這不是嘗過主是美善之人的見證。多年前,我對這事會有不同的感覺,我會說這婦人的確嘗過主是美善的。事實上,在她的見證裡她的確說,『主對我是何等美善!祂是真實的、活的、美善的。我們禱告,祂就給我們更好的職業,更好的房子,並且醫治我們的兒子。阿利路亞!主是美善的。』她雖然說到主的美善,但這並不是嘗過主是美善的見證。 那麼,甚麼纔是嘗過主的真實見證?假定同一位姊妹見證這樣的事:『我的丈夫失業了,我們失去了住所,我們的兒子也患病。我們越禱告,我們所有的難處似乎越多。但弟兄姊妹們,我能見證我們的情況越艱難,我裡面越喜樂。哦,我何等享受主!我略略經歷了保羅所經歷的,他求主把刺除去,而主拒絕,說祂的恩典彀保羅用的。主使保羅享受祂的恩典。祂將保羅放在特別的環境裡,使他必須享受恩典。祂沒有把刺除去。一面,保羅受刺的苦;但另一面,他經歷主扶持的恩典。我們在這樣的情形裡,已經好幾個月了,主還沒有在外面為我們作甚麼。但我能見證,我享受祂作我的恩典。我母親曉得我們的情況,就說,『這是甚麼?你的耶穌在那裡?祂是又真又活的麼?為甚麼祂不為你作甚麼?你改去拜佛好了。』但無論她對我說甚麼,我繼續享受主的恩典。』這是嘗過主的見證。 嘗主不在於外面的神蹟,乃在於內裡生命的滋養。無論我們在怎樣的環境裡,或者我們有怎樣的景況,我們都得著主的扶持。我們能與保羅同說,『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裡面,凡事都能作。』(腓四13。)我們經得起富足和貧窮、順境和逆境的試驗,因為我們不在意外面的情況,乃在意內裡的滋養。這內裡的滋養就是真正的嘗主。在這些經文裡彼得指明,我們若嘗過主是美善的,必然會切慕話中的奶。 為著神的建造的活石 在彼前二章四節彼得接著說到基督是活石:『你們來到祂這為人所棄絕,卻為神所揀選所寶貴的活石跟前。』活石不僅有生命,也能在生命裡長大。這活石就是為著神的建造的基督。這裡彼得將他的隱喻,由植物生命的種子(一23~24)轉換為礦物的石頭。種子是為著生命的栽種;石頭是為著建造。(二5。)彼得的思想已經從生命的栽種往前到了神的建造。為著作我們的生命,基督是種子;為著神的建造,祂是石頭。我們接受祂作生命的種子後,就需要長大,好經歷祂作活在我們裡面的石頭。這樣,祂也要把我們作成因祂石頭性情而變化的活石,在祂這根基和房角石(賽二八16)上,與別人同被建造,成為屬靈的殿。 彼前二章四節的『寶貴』,原文也有看為尊貴的意思。這與一章十九節的『寶』不同。那裡是指素質上的寶貴,這裡是指被人承認並看為尊貴的寶貴。 在二章六至八節彼得更多說到基督是石頭。六節說,『因為經上記著說,「看哪,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,安放在錫安,信靠祂的人,必不至於羞愧。」』這指明基督是神所揀選的石頭,為著神的建造作房角石。(弗二20。)在以弗所二章二十節,保羅說到『基督耶穌自己作房角石』。那節和這裡一樣,都說基督耶穌作房角石,而不說祂是根基,(賽二八16,)因為二處所著重的都不是根基,而是房角石,將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這兩面牆聯結一起。猶太匠人輕棄基督,乃是輕棄祂作房角石,(徒四11,彼前二7,)就是那位要將外邦人聯於猶太人,以建造神家者。 在二章七節彼得繼續說,『所以祂在你們信的人是寶貴的,在那不信的人卻是「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」。』寶貴的,原文與四、六節者同源。神所揀選的基督這塊石頭,是神所寶貴的房角石,在信祂的人是寶貴的,在那不信的人卻是被棄絕、被輕棄的石頭。 本節的匠人,指那些本該建造神居所的猶太教首領。(徒四11。)他們棄絕基督到了極點。主曾向他們豫言這事。(太二一38~42。) 基督在復活裡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彼得在早期的傳講中,已向猶太人宣告過這事。(徒四10~11。) 彼前二章八節說,『又是「絆腳的石頭,並跌人的磐石」。他們既不信從,就在這話上絆跌,他們這樣絆跌也是豫定的。』本節啟示可信靠的基督(6)被人棄絕,就成了絆腳的石頭,棄絕祂的猶太教徒正絆跌在其上。(太二一44上。)這樣絆跌,指猶太人不信從以致絆跌。 在彼前二章四節彼得從話奶跳到活石。在奶與石頭之間似乎沒有橋梁或別種的銜接。首先,彼得指明主是奶和滋養的話。然後他接著說到主是活石。 經歷基督作奶和石頭 照著四節,我們需要來到基督這活石跟前。但來到祂跟前的路是甚麼?我們乃是藉著喝話奶來到主跟前。你曾領悟你喝話奶,就是來到主跟前麼?話中的奶是甚麼?這奶就是主自己。所以,我們喝奶,就是來到主跟前。你有別的路來到你所喫的食物跟前麼?你來到食物跟前的路是甚麼?你豈不是藉著喫食物而來到食物跟前麼?我們都是藉著喫而來到食物跟前。關於來到基督這活石跟前,也是這樣。在四節裡,『來』字等於喝。所以,我們喝奶,就是來到主跟前。 我們已指出,彼得似乎從話奶基督跳到石頭基督。這含示奶成為石頭。如何能這樣?對我們而言,這是不可能的,對主而言卻不是不可能的,因為祂是包羅萬有的。基督這包羅萬有的一位是奶,也是石頭。我們不能述盡說竭基督的所有方面。祂是奶,祂是糧,現今我們看見祂是石頭。照著六至八節,基督不但是建造的石頭,也是絆腳和磨碾的石頭。甚至作為石頭,基督也是包羅萬有的:祂能建造我們,或者祂能使我們絆腳,甚至將我們磨碎。 我們需要更多經歷基督作奶和石頭。早晨我們該喝基督作話奶。然後一天之中,應當有變化的過程在我們裡面進行。晚上我們該來到召會的聚會中,並與聖徒們交通。這就是建造。這裡我們看見,早晨基督是奶,晚上祂成為石頭。一天之中,這奶在我們裡面作變化的工作,產生石頭。 沒有經歷基督作奶的人,也許喜歡分散或獨立。長老們也許探訪他們,並鼓勵他們來聚會;但這些聖徒就是不願意參加聚會。有一位這樣的弟兄曾說,『只要某些人在聚會中,我就不願參加。我不願見他們的面。我不喜歡參加聚會,只因為他們在那裡。』但過了一段時間後,主在這情形中作事;這位弟兄就為著他對那些人的態度悔改,於是他開始渴望喝話奶。因著他喝這奶,他就切慕來到召會的聚會中。至終他為著建造的緣故,與聖徒們完全和好了。 首先主是奶滋養我們。藉著話奶中的養分,就產生變化。然後我們就有建造,在其中主自己是石頭。這就是在二章首先有奶,然後有石頭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