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靈人之聖靈觀倪柝聲詩歌中之聖靈(一)

本刊自上期以來,即以聖靈為主題,逐文探討基督徒對聖靈應有之認識。而筆者亦曾於上期文中,初步題及倪柝聲著作中聖靈觀之特點。1 在本期及下期,筆者將進一步由倪氏之詩歌,輔以其著作,深入闡明他對聖靈之認識與體驗。

靈歷與真理

倪柝聲著述之屬靈分量與價值,歷來深受中外信徒認同並肯定。倪氏從清楚得救(一九二○年)至為主下監(一九五二年),盡職不過三十載;下監之後,受折磨逼迫,遭陷罪誣衊,達二十年之久;但仍一本初衷,堅守信仰,忠心至死,為主殉道。2 倪氏一生忠心愛神事神,足為事主者之榜樣。他盡職時間不長,但其講章見證一向富有啟示感力。因此短短數十年間,其信息廣為流傳,超越語言、國境、宗派之限制,祝福並供應所有神之兒女。倪氏以一介華人之身,能為普世基督徒留下豐富屬靈產業,其屬靈深度不待自言。倪氏雖強調屬靈,但其所謂屬靈卻非空中樓閣、不著邊際之情境,而是立基聖經根據之實際經歷。我們身為華人,得以直接接觸倪氏以華文發表之作品,從其得著屬靈幫助,自然更為蒙福。

倪柝聲不僅留下許多經典講章著作,出自他手之詩歌亦頗為膾炙人口。總體而言,倪氏詩歌突顯屬靈生命,與其信息互相呼應。3 但由倪氏於一九四八年同工訓練信息記錄可知,他認為具水準之基督徒詩歌應首重真理根據,其次當有詩形詩意,並引發屬靈接觸。4 倪氏本人之詩歌,當然不脫自己所設定之標準。因此,賞析倪氏詩歌,不能只顧感覺旋律,或是一味投入經歷性之發表;必須深入字裏行間,明白辭句中所蘊含之真理,纔能盡得其中屬靈生命之豐富。

倪氏詩歌強調屬靈,卻不予人虛幻之感,實在難得。所謂屬靈,並非縹渺無稽,更非怪力亂神。神既是靈(約四24),因此人之所以能屬靈,乃是因人屬神。使徒保羅曾言:『我們所領受的,並不是世上的靈,乃是從神來的靈,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。…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纔能看透。』(林前二12,14)屬靈之人,必是領受神靈之人,而神的靈就是神自己。基督徒之靈歷,無論深淺高低,必是因得著並經歷神而有。在這點原則上,倪氏關於靈歷之詩歌,就一點也不含糊放鬆。因此,倪氏所傳達之屬靈,並非一種無定感覺或憑空想像,乃是完全基於聖經所啟示關於聖靈之真理。換言之,要追求正確靈歷,必須先認識關於聖靈之真理。

祂是你靈,祂又是你

在倪氏詩歌中,有四首特別論到經歷那靈之事,5首先是《詩歌》三百六十七首,全詩共七節:

一 主,你所有一切工作,並非到了十架為止;
  你今乃是仍舊生活,從你另一形態表示。
二 你今仍舊施行拯救,仍舊說話,仍舊引導;
  你今成靈,仍在湧流,仍舊光照,使人仆倒。
三 你成那靈,不停能力,你成那靈,不停運行,
  你的感動、你的鼓勵;你仍安慰,你仍命令。
四 因為你已成為那靈,祂來就是你又來地,
  祂的內住是你充盈,祂是你靈,祂又是你。
五 祂今在我的心執行你的一切命令、希冀;
  有如從前你在世境,執行父的所有旨意。
六 我們識祂就是識你,服祂就是服你旨意;
  我們被祂滲透、洋溢,就是充滿你的自己。
七 你今不是遠在高天,不是一去就不復返,
  乃是仍舊在這世間,奇哉!並住在我心坎。

首節題到,『主,你所有一切工作,並非到了十架為止。』此乃指明基督徒所信之主,並非只施行十架救贖而已。十架雖是基督藉死了結舊人、己、世界、撒但、肉體及舊造之處(羅六6,加二20,約十二31~32,來二14,加五24,林前十五45下),但並非基督工作之結束。今日無人能見肉身中之耶穌基督,但亦無人能否認,祂仍然工作。主自己於約翰十四至十六章,親自明說此事奧妙。祂在受死前,明示祂要去,好差保惠師—就是實際之靈—來,繼續在世間及信徒裏面作工。但祂同時又不忘題醒,其實是祂自己要來(約十四16~18,8,十六13~16)。主乃是說,是靈要來,但也是子要來。子說祂要去,但又說靈來就是祂來。靈要來作工,但靈來作工就是子來作工。因此,倪氏便說,『你今乃是仍舊生活,從你另一形態表示。』

形態與形態論

倪氏使用之『形態』一辭,係教會史上之敏感字眼。略知教會歷史一二之人,皆曾聽過有一名為『形態論』(Modalism)之異端。就字義而言,形態(mode)是指一物之外貌(appearance)或形狀(form),或內在實質(underlying substance)之外顯方式。此字之形容詞『形態化』(modal),特指與一件事物之實質(substance)或素質(essence)上有所區別的形態(mode)而言。『形態論』為一種神學教義,認為父、子和聖靈並非神格裏三個有區別的位格(persons),而是神所顯出三種行動上之形態(modes)或形狀(forms)。根據形態論觀念,父、子、聖靈,並非同等,亦非永遠同時彼此共存,互相內住,此三者不過是一位神在時間裏連續之顯現(successive manifestations),或是祂在行動中三個暫時形態(temporarily mode)罷了。因此,被歸類為神格獨一論(Monarchianism)之形態論者,無論二、三世紀時之帕克西亞(Praxeas)、諾威都(Noetus)、撒伯流(Sabellius),6 或是今日之『獨一神格靈恩派』(Oneness Pentecostal),7 皆堅持父、子、聖靈並非永遠之神格裏真實、有別、相等的persons,該三者不過是一個神聖的person暫時採用之不同角色。8

初期教會最著名、最精巧之形態論者為撒伯流。照撒伯流派說法,父、子、聖靈是一,也彼此相同;父、子、聖靈是同一位神於不同情況下,以三個名字、三個方式顯現出來。作為父,祂是創造者,主治者,亦是賜律法者;作為子,祂成肉體,作救贖者;作為靈,祂是重生者,亦是聖別者。對撒伯流派而言,神是獨一且相同的神(the one and the same God),有獨一且相同的神聖人位,這位神是以三個方式來行動,出現於連續且暫時之形態裏。這獨一之神,依序以父、子、靈的方式顯出,但祂們從來不同時出現。9 當完成救贖之工後,又將回到單體(unity)裏。因此,撒伯流派認為三一並非神素質上之三一,亦非其內在所是上之三一,不過是向人啟示時之三一,10 不過是神三個不同狀態(phases)之稱謂(designations)而已。11

撒伯流之『形態』神觀,明顯違背神話語中所啟示之『三一』神觀,應被定為異端。吾人所信之獨一神是永遠之三一神(eternally three-one God);從永遠到永遠(賽九6,來一12,七3,九14),父、子、聖靈都是神(彼前一2,弗一17,約一1,羅九5,來一8,徒五3~4),也同時存在並互相內住(約十四16~17,弗三14~17,林後十三14,林前十二4~ 6)。因此,形態論與聖經發生衝突之處,在於其否定父、子、靈之永存性,亦在於其不顧父、子、靈在一位神裏之分別。形態論強調神之『一』,與聖經相符,並無可厚非;然而顧『一』失『三』,就成了嚴重偏差,應當拒絕。

正因『形態論』曾引起教會史上軒然大波,『形態』一辭便成為忌諱,神學人士為免遭受批判,避之惟恐不及。然而『形態』二字,是否全然一無是處?筆者以為尚待商榷。根據約翰十四至十六章之記載,主要去受死,不能再以肉身情形與門徒同在;但祂卻也一再強調,祂要差靈來,並以靈之情形與門徒們同在。主既自己明說,靈來就是子來,可見靈與子是一。保羅明白這事,因此他於林前說到,『末後的亞當,成了叫人活(或譯為賜生命)的靈。』(十五45下)他甚至在林後明說,『主就是那靈。』(三17)然靈與子雖是一,卻絕非毫無分別。此乃三一神所是之奧祕。靈與子是一又有別,此乃主自己一面說『保惠師』,一面又說『我』之故。祂是祂,保惠師是保惠師;然而保惠師來,就是祂來。信徒需要分辨子與靈身位之別,也需要明白子與靈本質是一。

子與靈分別何在?一在身位,二在形態。子與靈之分別,除了身位,就是形態。子是子,靈是靈,此乃身位有別;子可見可摸,靈不可見又不可摸,是形態有別。用『身位』一辭,可表達子與靈之分別,但不易顧到二者是一之事實;用『形態』一辭,除顧到子與靈間之不同,還能傳達子與靈是一之觀念。倪氏用『你的另一形態』,其用意乃在強調靈來就是子來,靈作工就是子作工。二者雖身位有別,形態不同;但在本質和工作上,乃同一位神在信徒裏面作事。就信徒經歷來說,經歷那靈不是經歷三分之一位神,更不是經歷父與子之外另一位神,而是經歷那與父是一的子,以那靈形態來作工。在那永遠的靈裏,有永遠的父,有永遠的子。

因此倪氏於二、三節接續說到:『你今仍舊施行拯救,仍舊說話,仍舊引導;你今成靈,仍在湧流,仍舊光照,使人仆倒。』『你成那靈,不停能力,你成那靈,不停運行,你的感動、你的鼓勵;你仍安慰,你仍命令。』如果倪氏真是形態論者,他就不會在此用『你』為代名詞。在倪氏行文中,子是一直作工,一直同在,一直運行;子不因已成了靈而不再存在。此事顯而易見,讀者必定不難明白。想必倪氏亦相當清楚,形態論之所以錯謬,原因實不在『形態』二字,而是在於該論調否定父、子、靈之永存性與身位分別。倪氏不因『形態論』之故而避用『形態』二字,並非他不諳神學,而是他有分辨並摒棄神學傳統中無謂迷信之智慧與勇氣。人之語言確實有限,沒有一辭可以道盡子與靈之間奧祕關係。但只要明白『形態論』之錯謬,『形態』二字,就無害意,反而有助信徒認清,靈歷之根本在於『主就是那靈』。

靈來就是子又來地

詩歌第四節為本詩重要轉折,倪氏在此解明子雖離門徒而去,卻仍與門徒同在,一直作工之奧祕:『因為你已成為那靈,祂來就是你又來地,祂的內住是你充盈,祂是你靈,祂又是你。』倪氏交錯使用『祂』和『你』,其表達之涵意與主在約翰十四至十六章如出一轍。耶穌雖已被釘死,卻在復活裏成那靈。更奇妙者,『祂』(那靈)就是『你』(子)又來地。主說,『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,我必到你們這裏來。』(十四18)此節所說『到你們這裏來』,非指主末時再臨。若然,主怎會說『不撇下你們為孤兒』?因此,主對門徒應許要來(28),必指主要成靈再來。如此主就不撇下他們,並能常與他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(太二八20下)。正因主要成靈,因此主實在沒有離開他們,他們仍能看見主(約十四19上,十六16~17)。主雖成那靈,但那靈在吹入門徒裏面之時(二十22),主也進入他們裏面。對愛主的門徒而言,是那靈來,是『祂』來;但也是子來,是『你』來。

靈為三一神中之一,也是子之另一形態。父比子大(十四28),但在子裏有父之全部,在靈裏有子之全部,正如主說,『凡父所有的,都是我的,所以我說,祂要將受於我的,告訴你們。』(十六15)又如保羅於歌羅西書所言:『神本性一切的豐盛,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。』(二9)凡父所有,全由子承;凡子所是,都歸於靈。信徒一信主,有了子就有了父(約壹二23),同時也就領受聖靈(徒二38)。父、子、靈三者彼此內在,不相分離(約八29,十四10,十五26)。信徒有靈內住,就是有子充盈。因此,倪氏便說,『祂是你靈,祂又是你。』祂是你靈,意即那靈是子之靈。此乃使徒保羅於羅馬八章特特題及之真理:賜生命之靈(八2)就是神靈(八9,4),就是基督之靈(八9),就是那叫耶穌從死裏復活者之靈(八11),就是那靈(八11,16,23,26~ 27)。然而,那在信徒裏面代求之靈(八26~27),又是經過死而復活,現今在神右邊者(八34)。無怪乎倪氏說,『祂又是你。』不僅靈是子之靈,靈就是子自己(林後三17)。不僅子裏有靈,子在靈裏;子就是靈,靈就是子。『祂是你靈』點明子與靈身位分別;『祂又是你』點明子與靈形態雖異,本質卻一。

因此自第五節起,倪氏寫到信徒靈歷:『祂今在我的心執行你的一切命令、希冀;有如從前你在世境,執行父的所有旨意。』『我們識祂就是識你,服祂就是服你旨意;我們被祂滲透、洋溢,就是充滿你的自己。』靈在信徒裏面作工,執行子所說所望;有如子在世時,執行父所有旨意。主在地三十餘載,一直與父是一(約十30),祂在父裏面(十38,十四10),父在祂裏面(十四10)。子說父之話,行父旨意,作父之工,將父榮耀。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,惟有看見父所作的,子纔能作(五19)。子不尋求自己的意思,只求父的意思(30)。子的教訓不是祂自己的,乃是那差祂來者的(七16)。現在,子成靈來,這靈乃是信徒之保惠師,又是實際之靈(真理之靈)。靈來了,就要引導信徒進入一切的真理(十六13)。但是靈豈有自己職事?豈有自己工作?豈有自己目標?不!這靈不憑自己說話,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。因為祂要將受於子的一切事,都告訴信徒(14~15)。因此,信徒經歷聖靈,就是經歷基督,就是經歷父神。聖靈執行的,就是子基督之命令旨意,也是父之命令旨意。經歷靈,若與父的喜悅或子的救恩相衝突,若是在神永遠經綸範圍之外,必然大有問題。今日信徒敬畏神,順服主,惟有順從內住之靈一途。信徒藉著經歷內住之靈,就得享受父與子之親密同在。有聖靈之交通,必帶來父的愛與子的恩(林後十三14)。子成那靈,對信徒而言是何大祝福。

不在高天,乃在世間,乃在心坎

基督復活後,一面隱密並公開升天(約二十18,徒一9~11),12 一面成為靈,將自己吹入門徒裏面(約二十22)。基督復活以後,並非離信徒遠去,並非逝而不返,反使信徒得著主靈內住。門徒既得著這位『是靈的基督』(pneumatic Christ),與基督同在不再受限時空。因此末了一節詩人讚歎:『你今不是遠在高天,不是一去就不復返,乃是仍舊在這世間,奇哉!並住在我心坎。』

如今基督已經成靈,因此信徒所有靈歷,都將引導信徒歸向基督。住在信徒裏面之那靈,不是基督差役,不是基督代表,不是基督能力,而是基督自己。現在基督不僅仍在世間,還能住在信徒心坎。從前基督僅在肉身中與門徒同在,現今基督能無間時刻與他們同在。倪氏所稱『奇哉!』在於子成為靈,在於三一神之奧祕,在於神超越人智之經綸。願凡唱到此詩之人,皆當發出『奇哉』之讚。

識靈就是識子

倪氏另一首關於那靈之詩歌,錄於《詩歌》三六八首,全詩亦有七節:

一 主,當無人認識父時,父在你裏藉你來地,
好叫我們雖然無知,如要識父只要認你。
二 但是,當你在世時候,識你的人何等的少!
與你好像間隔很厚,雖在擠你,摸你不到。
三 你今成為那靈再來,有如當初父顯於你,
我要識父是看父懷,我要識你在於靈力。
四 你今不是披前肉體,四處奔波勞碌不息,
你今乃是住我靈裏,時刻用靈供應自己。
五 曾有一次你就是父,現今的你就是聖靈,
祂是你的另一態度,祂是你的第二情形。
六 我今因為認識聖靈,我就認識你的榮耀、
你的性情和你生命,認識你的本質奇妙。
七 讚美你名,我們的心認識你是何等實在;
沒有親的比你可親,沒有愛的比你可愛。

識子之人何等的少

該詩首節說到,『主,當無人認識父時,父在你裏藉你來地,好叫我們雖然無知,如要識父只要認你。』此乃約翰所說,『從來沒有人看見神;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。』(約一18)保羅亦在提前說到,這位神是『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,萬王之王,萬主之主,就是那獨一不死,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,是人未曾看見,也是不能看見的』(六15~ 16)。雖然神不可見,但子卻將其表明。子之所以能將父表明,乃是因為子就是父(賽九6),因為子與父是一(約十30),因為子在父裏面,父在子裏面(十四10~11),又因父一直與子同在(八16,29,十六32)。儘管子如此將父表明,將父彰顯,作父代表,許多人對祂仍無知無識。門徒腓力就曾對主說,『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。』(十四8。)主卻回答:『腓力,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,你還不認識我麼?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;你怎麼說,將父顯給我們看呢?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,你不信麼?…你們當信我,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;即或不信,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。』(十四9~11)

主對跟從祂者之要求,就是要他們信祂與父乃是一,信子之來地,就是父之顯現,就是父在子裏而來。『但是,當你在世時候,識你的人何等的少!與你好像間隔很厚,雖在擠你,摸你不到。』二節所說『識你』,顯然並非指著認識耶穌外貌長相,乃是指著認識耶穌內裏所是。腓力若識子就是父,怎會糊塗要求主將父顯給他看?法利賽人若知父在子裏,怎會定罪主將自己和父當作平等(五17~18)?人以為見到主就是認識祂,其實主說,『你們不認識我,也不認識我的父;若是認識我,也就認識我的父。』(八19,參十四7)今日尚有多少人,於潛意識裏將認識子與認識父當作兩回事?將父與子視為不同的神?主不認為這類人士是真正認識祂者。他們雖稱見過耶穌,聽祂說話,摸祂肉身,得祂醫治,但仍與祂間隔深厚。

識父在於識子,識子在於識靈

要認識父神,就當認識父懷中之獨生子。信徒認識子,就認識父。然而子在肉身中之同在,今日已不在信徒間。人又當如何識子?因此倪氏說到:『你今成為那靈再來,有如當初父顯於你,我要識父是看父懷,我要識你在於靈力。』父差子來,使父一切居住子裏;子成那靈,將子一切實化於靈。慕安得烈於《基督的靈》一書中,充分說明這事:13

『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,所要受的聖靈說的;那時聖靈還沒有,因為耶穌還沒有得著榮耀。』讚美神!耶穌已經得著榮耀:現在有了那得著榮耀之耶穌的靈;我們已經接受祂。在舊約裏,只把神的合一啟示出來;當說到神的靈的時候,總是把祂當作神的靈,是神所藉以作工的能力;在地上還沒有人知道祂是一位成位的靈。在新約裏,纔把神的三而一啟示出來;在五旬節,聖靈降下,作一位成位的靈,來住在我們裏面。這是耶穌工作的結果,使我們現在得著聖靈在地上那成位的—本身的—同在。神的第二身位—子—怎樣來,在基督耶穌裏啟示父,而有父在祂裏面居住並說話,神的第三身位—聖靈—也怎樣來啟示子,而有子在祂裏面居住並作工在我們裏面。這就是父所用以榮耀人子的榮耀(因為子已經榮耀了祂),使聖靈在祂的名裏,並藉著祂,降下作一位成位的靈,來住在信徒裏面,使那得著榮耀的耶穌,在他們裏面成了一個現在的實際。這就是耶穌所說,信祂的人,永遠不渴,且要從他裏面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聖靈那成位的—本身的—內住,將那得著榮耀之耶穌的同在啟示與人—只有這個能解人裏面的渴,並使人成為一個泉源,使別人得著生命。

耶穌復活得榮耀,又成為靈進入信徒裏面,就在信徒裏面成為一種『現在的實際』,使信徒得著子之啟示與工作。因此倪氏說,『你今不是披前肉體,四處奔波勞碌不息,你今乃是住我靈裏,時刻用靈供應自己。』倪氏也曾在其《正常的基督徒生活》中,講到信徒裏面內住聖靈之事,與慕安得烈之說法相互呼應:14

保羅鑑於哥林多基督徒的不屬靈,他就將聖靈內住的啟示,給他們作為救治。我們要知道,在哥林多的基督徒已經懷著成見,他們注意聖靈澆灌時那些看得見的徵象,並且高抬說方言和行神蹟,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中卻充滿了矛盾,以致羞辱主的名。他們顯然已經得到聖靈,但是在屬靈方面,他們仍然是嬰孩,沒有成熟。

神給哥林多教會的救治,也正是祂對於同病的今日教會的救治。保羅寫信給他們說,『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頭麼?』(林前三16)對在以弗所的聖徒,保羅為他們禱告,求神照明他們心中的眼睛,使他們知道(弗一18)。知道神聖的事實,不只是當日基督徒的需要,也正是今日基督徒的需要。我們心中的眼睛需要被照明,好讓我們知道,神自己藉著聖靈已經住在我們的裏面。神在聖靈裏與我們同在,基督也在聖靈裏與我們同在。因此,如果聖靈住在我們裏面,就父與子也住在我們裏面。這並不僅僅是理論或教訓,乃是一個有福的實際。

所以保羅寫信給他們說,『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頭麼?』是的,這正是對於他們不屬靈的一種救治—使他們知道是誰住在他們的裏面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知道在你裏面的聖靈就是神麼?巴不得我們的眼睛被開啟,看見神的恩典是這樣的大!巴不得我們能知道,藏在我們裏面的富源是如此無限的巨大!那一位住在我裏面的,不僅僅是一種影響,乃是成位的一位;祂就是神!那無限的神,竟然住在我的裏面!當我想到這一個,我就要喜樂得高聲喊叫起來!我感覺沒有話語能彀說清楚,發現這件事,就是看見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,乃是成位的聖靈,這是何等的福氣!我只能重複的說,『祂是有位格的!』『祂是有位格的!』哦,朋友,我樂意向你重複一百次—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是有位格的。我不過是一個瓦器,但是在這個瓦器裏,卻裝著無價的寶貝,就是榮耀的神。

倪氏講屬靈,並無踰越三一神之真理。一面他強調,『神自己藉著聖靈已經住在我們的裏面。神在聖靈裏與我們同在,基督也在聖靈裏與我們同在。因此,如果聖靈住在我們裏面,就父與子也住在我們裏面。』此乃論到靈在本質上與父、子是一。另一面他也不忘題醒讀者,『那一位住在我裏面的,不僅僅是一種影響,乃是成位的一位;…沒有話語能彀說清楚,發現這件事,就是看見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,乃是成位的聖靈,…祂是有位格的!』這就指明靈有其自身位格,有別於父與子。

曾有一次你就是父,現今的你就是聖靈

倪氏於第五節繼續寫到,『曾有一次你就是父,現今的你就是聖靈,祂是你的另一態度,祂是你的第二情形。』按倪氏之三一觀,『你』是指子而言,更是指那『同著父與靈的子』。當三一神顯為子,在子之彰顯裏作工時,人不僅摸著子,更同時看見父,感受靈(太三16~17,十二28)。雖然這位神是永遠三一—父、子、靈,但祂曾將自己顯為父,又將自己顯為子,如今則顯為靈。當祂是父時,仍有子與靈;當祂是子時,仍有父與靈;至終當祂成靈,仍有父與子。祂在不同階段中顯為父、子、靈,但其本質之永遠三一絕無更改。倪氏於早期著作《默想創世記》及講章《正常的基督徒信仰》中,都曾詳論此事:

前人多已說過,(創世記)第一章全章的『神』字是眾數的(原文『以羅欣』),神字所用的動詞卻是單數的。眾數的主詞,用單數的動詞來配合,原是不相合的;但是,這就是表明神是三而一,一而三的。因為神的位數不只於一,所以不用單數的名詞;也不只於二,所以也不用雙數的名詞;乃是三,所以用眾數的『以羅欣』。雖是三位,究非三神,所以不用眾數的動詞,仍用單數的;表明神是三而一的。聖經中雖然沒有明說,神是三而一的,然而,聖經中類此的證據和端倪,真是不少。三而一的道實是聖經的大道,我們無容疑議。再者,二十六節的『我們』更表明神位的眾數,而動詞『造』字更表明神旨的合一。在第一章裏,『神說』共用三十一次;神所說的,就是神的『話』。我們讀約翰一章時,看見世界是神的『道』造的。『道』字在原文就是『話』。…這樣,我們看見三而一的神如何同作造物之工。『神』、『神說』、『神的靈』,父、子、聖靈,都已在此。15

約翰十章三十節記著耶穌說,『我與父原為一。』這句話包含著一段道理。這位看不見的神,聖經中稱祂作父。而子呢?子是表明祂父的。在裏面隱藏的、看不見的,稱作父。在外面顯露的、人能看得見摸得著的,稱作子。在背後的是父,在面前的是子。但是兩個也實在就是一個,是一件東西的兩面。說祂是兩個,是因為一個是看不見的、隱藏的,一個是看得見的、顯明的。說祂是一個,是因為那個看得見的,是表明彰顯那個看不見的。這就是聖經中稱作父、稱作子的意思。所以有一天,拿撒勒人耶穌說,我與父原為一,這是從來沒有人能說的一句話。這一個人能說,我與那看不見的神就是一個。我就是祂,祂就是我。神是看不見的父,我就是那看得見的子,而子與父是合在一起的。…或者讓我們從約翰福音起頭一點的地方讀起,看看它是怎麼說的。一章十八節:『從來沒有人看見神;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。』為甚麼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呢?因為神是看不見的。耶穌在這裏稱祂自己是父懷裏的獨生子,是來表明那看不見的父的;看見了父的獨生子,你就看見了父。…約翰五章十七節:『耶穌就對他們說,我父作事直到如今,我也作事。』祂一直與父相題並論。十八節:『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祂;因祂不但犯了安息日,並且稱神為祂的父,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。』…意思是說,神就是我的父,我就是來表明神的;看不見的是神,看得見的是我。16

如果拿撒勒人耶穌今天在這裏,我們和祂仍舊是隔離的。祂不能到我們裏面來,我們也不能到祂裏面去;不能,因為祂帶著肉體。祂不能帶著那個肉體而進到我們裏面來,我們也不能進到祂那個肉體裏面去!…基督在復活之後,成為靈了。現在祂也有靈、有魂、有身體,但卻是在靈裏的。甚麼叫作在肉體裏,甚麼叫作在靈裏呢?這就好像穿衣服一樣。在肉體裏就像是穿上肉體,在靈裏就像是穿上了靈。基督本來是穿上了肉體,等到祂死的時候,就把肉體解脫了,換成了一個復活的身體,穿上另一件衣服,就是靈。現在的基督穿上的是靈,像祂從前穿上的是肉體一樣。因此我們對基督就會有兩種的認識。我們可以認識一位在肉體裏的基督,又可以認識一位在靈裏的基督。有的人以認識肉體的基督為寶貝,實在認識那位在靈裏的基督更寶貝。在靈裏的基督,就叫我們能到祂裏面去,也能叫祂到我們裏面來,叫我們和祂有密切的合一。聖經多次給我們看見,神是三而一的。神自己曾披上肉體作基督,現在神也披上了靈。所以神、基督、聖靈,三個就是一個。從前披上肉體的基督,到處受限制,現在披上了靈的基督,就能彀無往不在,也能彀住在每一個人的裏面。每一個要得祂的人,都能彀得到;每一個信祂的人,也都能接受祂。因為祂已經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,所以無論甚麼時候,無論甚麼地方,我們都能彀與祂合而為一。17

倪氏之三一觀兼顧三一神之三與一,與所謂形態論毫不相干。凡熟讀倪氏著作者,皆能輕易分辨。有些學者高聲指責倪氏教導形態論,其實這類人士多半道聽塗說,以訛傳訛,鮮有深入倪氏著作,準確掌握其思想,並客觀解釋其精神者。論到這位神,倪氏毫不猶豫宣告說,『三而一的道實是聖經的大道,我們無容疑議。…父、子、聖靈,都已在此。』然而倪氏也留意聖經說到:當祂在地時,是子與父同在;祂復活成靈,卻又在靈裏。因此倪氏纔按著聖經忠實傳講,『祂(靈)是你(子)的另一態度,祂是你的第二情形』:18

當基督活在世界上的時候,聖靈(就是保惠師)是活在祂裏面。當基督死而復活升天之後,祂是在聖靈裏面。所以當基督活著,與門徒同在的時候,聖靈因為在基督裏面,所以也常與門徒同在。但是過些日子以後呢?基督藉著死而復活,祂就在聖靈裏面了,所以基督就藉著聖靈,由著聖靈,經過聖靈,到門徒裏面來了。說是聖靈在門徒的裏面,其實乃是基督在門徒的裏面。所以這段聖經(約翰十四章十四至二十節)上文說『祂…要在你們裏面』,下文就說『我…在你們裏面』。因為『我』是在『祂』裏面。

亞流與撒伯流之誤謬

正如『形態』一辭遭人誤用,『曾有』一辭亦因亞流主義(Arianism)誤用而造成風波。所謂亞流主義,乃四世紀初源於北非之一派學說。當時,亞歷山太(Alexandria)教會長老亞流(Arius)因主張神之絕對超越與獨一,片面引用歌羅西一章十五節,將子基督列為受造層次,為神造物之首生者。亞流表示,祂(道)雖可被稱為神之子,卻只是次等神,既非完整之神,亦非完全之人。19 他甚至揚言『曾有一時,子不存在』,20 徹底否認並推翻子之永遠性,成了嚴重異端。此說引起大公教會教父們群起討伐。後來,羅馬皇帝出面干涉此一事件,召開奈西亞大會,正式定罪亞流之說。從此,亞流大力倡導之『曾有』說法,成為教會史上繼『形態』後另一大禁忌。

至於倪氏詩歌中之『曾有』,顯然與亞流主義無關。亞流之『曾有』乃『曾有一時,子不存在』;而倪氏之『曾有』,乃『曾有一次,你就是父』。若倪氏有亞流主義之嫌,他倒該說『曾有一次,你不是父』。可見倪氏之『曾有』,並非教導亞流主義,毋需大驚小怪,誤以異端重現。倪氏使用『形態』、『態度』、『情形』等辭,卻非教導形態論;他用『曾有』一辭,更無關亞流主義。李常受在論到倪氏詩歌時,曾作了以下評論:21

倪弟兄所寫的詩歌中,關於父、子、靈,也用了『形態』、『態度』、『情形』等辭(詩歌三六七首第一節,三六八首第五節)。但這並不表示,我們教導形態論。形態論主張子是父的一個形態,靈又是子的另一形態,父、子、靈原為一;這都不錯。然而他們又說,當子來時,父就沒有了;當子成為靈時,子也不在了。這意思是他們不承認父、子、靈同時存在,也就是神學上所說的同時並存(co-existence);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謬,一個極大的異端。聖經創世記一章二十六節記載:『神說,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,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。』『我們』就是父、子、靈;神在永世裏這樣說,可見父、子、靈是從永遠就同在到永遠。不是父成了子,父就過去了;子成了靈,子又過去了。父、子、靈雖然是一,卻又是三,並且同時存在。這個同時存在,不僅是我們平常所領會的同時存在,更是同時、彼此、互相在裏面的同在,就是神學上所說的互相內在(co-inherence)。這就是純淨的三一之道。父、子、靈是一,又是三,同時並存,互相內在。在約翰十四章,腓力對主說,『主阿,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。』耶穌對他說,『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;…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,你不信麼?』(8~10上)在二十三節主耶穌又說,『人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話,我父也必愛他,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,同他安排住處。』這兩處聖經給我們看見,父在子裏,子在父裏,二者是互相在裏面而同時存在。我們若讀十四章的其他經節,就讀出聖靈也來了。所以父、子、靈三者同時存在,同時到彼此裏面來,因為三者都互相在裏面。這是最奧祕的道。三一神是三,又是一;三位同時並存,又彼此互相內在。

異端與益端

形態論與亞流主義,皆屬片面高唱神格唯一觀而產生之異端,基督徒應當予以嚴拒。然而,父、子、靈乃是一神之真理,卻不能因否定形態論或亞流主義而遭連累,受到不理性之打壓。負責任之神學人,除了當防止信徒落入異端,更當竭盡所能引導信徒進入『益端』,協助信徒平衡認識三一神之一與三。雖然吾人不能盡知神如何能是一又是三;至少聖經已啟示神為何是一又是三。22 異端偏差觀點固然不足取法,逃避聖經現實恐亦不宜鼓勵。『態度』、『曾有』等用辭原本無罪,只在使用之人是否懂得聖經。若有神學人因形態論或亞流主義而刻意忽略父、子、靈是一之真理,甚至對此噤若寒蟬,連使用相關字辭者也一併冠以異端罪名,恐怕都是囿於傳統而有之過度反應。

就某方面而言,『形態』、『態度』、『情形』等辭確能貼切描述三一神於其經綸中之依序顯出,而『曾有』一辭亦然。倪氏所說之『曾有』,並非身位上之『曾有』,而是顯出上之『曾有』。『曾有一次,你就是父,現今的你就是聖靈,』並非混淆父、子、靈之身位;而是表明永遠之三一神父、子、靈,如何在時間裏顯為父、子、靈之聖經事實。倪氏三一神觀所強調者,一面是內在身位上永遠之三一,一面是彰顯上先父、再子、後是靈,可謂兩面並重。因此,說『曾有一時,你就是父,現今的你就是聖靈,祂是你的另一態度,祂是你的第二情形』,纔能忠實闡明聖經所啟示之三一真道,也纔有正確之聖靈論。

靈就是子,奇妙可親

在本詩末了兩節,詩人珍賞那靈—即是靈之基督:『我今因為認識聖靈,我就認識你的榮耀、你的性情和你生命,認識你的本質奇妙。』『讚美你名,我們的心認識你是何等實在;沒有親的比你可親,沒有愛的比你可愛。』雖然信徒如今經歷體會者是那內住之靈,然而實際上他們就是經歷基督自己。祂已成靈,靈與子本質是一,這是祂奇妙之處。

信入基督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宗教或學說,完全在於子已成靈。因為父在子裏,子成為靈,因此信徒所信,既非思想教條,亦非教主訓言,更非昔人典型,而是基督自己—是靈之基督。靈使基督所是與工作之一切豐富,成為信徒實際;使完整三一神,成為信徒產業;使每一信徒,無論置身何處,無論出身何時,無論文化背景,皆能體會基督親愛同在。因此詩人不禁發出讚美,因為人能認識基督何等實在,因為沒有親者比成靈之基督更親,沒有愛者比成靈之基督可愛。祂本質何奇妙,祂同在何親近。

福音書裏之基督與書信裏之基督

倪柝聲在其講章《正常的基督徒信仰》中曾經說到,基督成為靈如何使新約信徒更為蒙福:23

彼得甚麼時候纔清楚的認識基督呢?不是那三年多跟著主走來走去的時候。那時的他們,所認識的,不過是一位拿撒勒人耶穌。直到基督復活以後,在聖靈裏了,他們纔認識祂,像我們今天所認識的。基督若不是在聖靈裏進到我們裏面,我們就不能彀真的認識祂。

前幾年,我路過埃及,同行的人中有幾個西國教士,勸我轉去巴勒斯坦,住上兩個月,到處去看一看。他們說,你去看看耶路撒冷,看看耶穌降生的伯利恆,看看耶穌受死的各各他,以及其他許多許多的古蹟,會幫助你更有信心。

那時,我有空的時間,也有足彀的路費,可是我回答他們說,我不想去,它既不會幫助我的信心,更不能幫助我對基督多認識一點。我所信的基督,絕不會受耶路撒冷的影響。就是耶路撒冷沒有了,加利利、拿撒勒都消失了,我還是認識祂。…我一點也不寶貝所謂的馬槽、十字架的木頭、大釘子。這些東西最多不過幫助我認識在肉體裏的基督,但是更寶貝的乃是認識在靈裏的基督。在靈裏的基督更實在,因此我的認識也更實在…。

如果我們所信仰的,不過是外面的一個宗教,那我們就需要一個聖地,如同曲阜、麥加等地方,來作我們的中心,叫我們去敬拜、去瞻仰。但是我們所信的,乃是一位活在我們裏面的基督,叫我們知道祂活在我們裏面,祂又是在天上的神。我們認識祂不只在天上作神,祂也曾經是肉體的基督,現在住在聖靈裏面了。肉體的基督已經過去,現在是在聖靈裏的基督,所以能彀住在我的裏面。

親愛的朋友,我請問你,你所認識的基督,是在肉體裏的呢,或者是在聖靈裏?或者這樣說,你所認識的基督,是在四福音裏的呢,還是在書信裏的?我不是說對於四福音裏的基督不要相信,你要相信,但那不過是前一半,你還當加上後一半,就是在聖靈裏的基督。

然而基督復活成靈之真理,信徒中少有人留意,亦無甚興趣。今日華人基督徒間,講道仍以家庭生活、夫妻相處之類最受歡迎;不然就是點到基督降生、受死、流血之愛而已。基督復活成靈,進入人裏,也是宇宙一件大事,怎能輕易忽略?保羅論到這位經過死而復活,如今內住信徒裏面之基督,說祂不僅生在信徒裏面(約三5~6),還要啟示在信徒裏面(加一16),活在他們裏面(二20),安家在他們裏面(弗三17),甚至成形在他們裏面(加四19),使信徒能活著就是基督(腓一21)。信徒能享救恩之極致,能體驗靈歷之深奧,都在於基督成那靈之真理範疇以內。認識『祂是你靈,祂又是你』之真理,基督同在之經歷將更為親近,更為甜美,更加實在。

翟兆平


1. 『再思教會對聖靈本質應有的認識』,肯定與否定,第四卷第一期,臺灣福音書房,2003年,頁79-99
2. 關於倪氏生平之權威記載,可參閱李常受著《今時代神聖啟示的先見—倪柝聲》,或金彌爾著《中流砥柱》等書。
3. 對大多數人而言,倪氏信息以屬靈造就為主,例如香港神學人士林榮洪就將倪氏神學定位為『屬靈神學』。其實,倪氏職事範圍極廣,舉凡三一神觀、救恩、人觀、教會事奉、末世觀、解經及豫言…等,皆相當具學術水準,值得有心事主之人深入追求。若是以為倪氏只知屬靈,恐怕是對倪氏職事了解有限。
4. 倪柝聲,初信造就(上冊),臺灣福音書房,2001年新三版,頁269-272
5. 詩歌,臺灣福音書房,1998年第九版,三六七、三六八、三六九、三七○首。
6. W. A. Elwell ed.,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,Baker Books,1996,pp. 727-728
7. 『舊瓶新裝—潛伏於靈恩運動中的形態論思想』,肯定與否定,第二卷第二期,臺灣福音書房,1999,頁44-52
8. 『三一神論之偏差的根源』,肯定與否定,第二卷第二期,臺灣福音書房,1999,頁14-15
9. W. Walker,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,Charles Scribner€ Sons,1959,pp.69-70
10. P. Schaff,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,Eerdmans,1950,Vol. II,pp.581-583
11. J. F. Bethune-Baker,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,Methuen,1929,p.105
12. 關於基督復活後隱密並公開升天之事,可參考『基督之升天和天上職事裏的工作』,肯定與否定,第三卷第二期,臺灣福音書房,2002年,頁68-70
13. A. Murray,基督的靈,臺灣福音書房,2000年新一版,頁40-41
14. 倪柝聲,正常的基督徒生活,臺灣福音書房,2002年臺灣新四版,頁122-124
15. 倪柝聲,默想創世記,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三冊,臺灣福音書房,1997年臺灣二版,頁43
16. 倪柝聲,正常的基督徒信仰,臺灣福音書房,1999年臺灣初版,頁49-52
17. 同註16,頁174-176
18. 同註16,頁180
19. J. N. D. Kelly,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,Harper Collins,1978,pp. 226-231
20. 『曾有一時,子不存在』(There was a time when He did not exist.) 為亞流異端用來否認子永遠神性之名句。
21. 李常受,歷史與啟示(上冊),臺灣福音書房,2001年臺灣初版,頁144-146
22. 『論三一神之如何與為何』,肯定與否定,第二卷第一期,臺灣福音書房,1999,頁3-9
23. 同註16,頁184-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