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篇、帶領初信者家中聚會

第五篇 帶領初信者家中聚會 讀經:約翰福音十五章十六節,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一節,四十六至四十七節,五章四十二節,十六章十五節,三十三至三十四節,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節,使徒行傳十二章十二節。 本篇資訊的題目是「帶領初信者家中聚會」,這辭句很淺顯、普通,然而二千年來,主的召會在地上卻忽略了「家中聚會」。一般基督教都只注意到禮拜堂作禮拜。我們中間改了說法,把「禮拜堂」改成「會所」,把「作禮拜」改成「聚會」,變成到會所去聚會。嚴格的說,這是換湯不換藥,仍舊忽略了信徒在家中的聚會,而注意到會所去聚會。這是不合乎聖經的。現在我們注意到這件事,因為主在約翰十五章十六節很清楚的說,「我揀選了你們,並且立了你們,要你們前去,並要你們結果子,且要你們的果子常存。」主託付我們兩件事:第一,要前去結果子;第二,要我們的果子常存。 關於主的託付進一步的補充 主是真葡萄樹 主在約翰福音的話很淺顯,卻是奧秘的;特別十五章「葡萄樹」的說法非常淺顯,但裏面那個生命的奧秘卻很深奧。他說,他是「真葡萄樹」。宇宙間有很多葡萄樹,然而真正的、實在的、有永存價值的只有一棵,就是主耶穌自己。他是不平凡的一位,不僅是人,也是神。說他是神也太簡單了;其中所含示的,就是他是三一神的具體化身。說是具體化身,因為他成了有形有體的一個人,有人的身體,是非常的具體。他是三一神的具體化身,有神性,也有人性。神、人二性調和在他這一個人裏面,所以他乃是神而人者。這樣的一位在宇宙間,就是那棵真葡萄樹。 我們是枝子 至於我們,不僅是信徒,不僅是得救的人,不僅是主的門徒,更是主這棵真葡萄樹上的枝子。這是不得了的關係,指明我們和他乃是生命聯結的關係,在生命裏相調、聯絡、結合為一;不僅是同生命,還是同生活。正如葡萄樹的樹幹、樹枝同有一個生命,並且同過一個生活;不能樹幹是一套生活,樹枝是另一套生活。樹幹、樹枝就是一套生活,而這一套生活乃是它們裏面那同一個生命發自內裏的流露。這個流露的實際彰顯就是結果子。 我們已經看見,葡萄樹枝子的天命、定命,就是為著結果子;如果葡萄樹的枝子不結果子,就百無一用,連作燃料都不能。葡萄樹的枝子只為著一件事,就是結纍纍下垂的果子。當我年幼時,住家大院子裏就是一個葡萄園,年年要搭起棚架來,為著讓葡萄樹能伸展結果。當葡萄果子豐收的時候,棚架上到處一枝又一枝,都是好幾串纍纍下垂的葡萄,什是美麗。這幅圖畫描繪出:你我得救的人,都是主這葡萄樹上的一個枝子,目的就是為著結出豐碩纍纍的美麗果子。 感謝主,你蒙主憐憫,信主得救,非常喜樂,也常常聚會。你能唱「有福的確據,基督屬我」,這實在很好。但是主耶穌要反問你:你身上掛著多少葡萄?我們看看自己,可能有的身上有十個、八個葡萄,前後各有兩、三個,左右各有一、兩個,這個看起來美不美?還有的人就是掛了一個;還有更不好的,就是光桿兒枝子,一個果子都沒有。這是我們的光景。如果你是看管葡萄園的,看看你的葡萄樹是這樣,會怎麼處置這個葡萄園?當然就不要它了。今天我們替主看看我們的召會:這是主的葡萄園,是否纍纍下垂?如果沒有可垂的,我們在主手中將如何?當然,可能有的人能說,「我身上掛了二十八個葡萄。」數位很大,但不好聽,因為沒有人數葡萄是論「個」,都是論「串」,一串又一串,纍纍下垂。我們身上的光景是否如此? 基督教的興盛與衰微 已過三年半,我收集了許多關乎英、美基督教的統計資料。很希奇,這些材料一致指出,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經過四分之一世紀,到一九七○年代,英、美的基督教,特別是大公會,人數都急遽下降,並且不是三萬、五萬的下降,而是三十萬、二十萬的下降。所以這變作他們要研究的一個題目,也成為研究基督教的一門學問。同時,統計數位也指出,二次大戰後,世界各大宗教中,最繁榮的是回教,迄四年前人數已經翻了五倍。 從歷史來看,前幾世紀基督教大大擴展的原因,與帝國主義有關。帝國主義去侵略弱小民族,逼迫他們開放。基督教也沾了光,隨著帝國主義的壓迫,到各弱小民族傳福音。比方在中國,有時西教士甚至比皇帝都高。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,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,廢除所有的不平等條約。由於美國的影響力,所以各國都接受了。這一來,許多國家就喪失了殖民地。英國原來號稱「日不落國」,但是羅斯福的題議使她幾乎喪失所有的殖民地,最後一個就是香港。結果,連印度都不要英國傳道人去,各弱小國家也都關起門來,成為自治國,宗教自主,不要基督教的傳教士。所以各大公會的國外佈道場就一一喪失了。 在英、美本國之內,基督教傳福音的見證又太差。我在美國已經住了二十六年,觀察到美國的基督教只有衰微,一點沒有擴展。既然衰微無法避免,就談不到發展。雖然也有幾個福音大漢興起,卻仍無法挽救這種衰頹的光景。 到底基督教落下的原因何在?大約一、兩個月前,美國各大公會的主要人物齊聚一堂,討論如何在主後二千年時能福音化世界。最後他們得到一個結論:這個題議非常好,所有的基督徒都同意、接受;但是沒有人力(manpower)。我看到這個消息,覺得真是天大的笑話。今天美國的基督教,單單南浸信會就有一千多萬信徒,整個更正教有將近六千萬信徒,天主教的人數也超過五千萬。美國人口約有二億二千萬,基督徒正好占一半。基督教有這麼多的基督徒,討論要怎麼福音化全世界,結論竟然是沒有人力,這不是笑話麼?這麼多人都去那裏了?他們不是去作壞事,都是去作好事,就是去作禮拜,一年五十二周,周周如此。 主恢復停頓的光景 臺灣是我在海外開始主恢復工作的發祥地。臺北一會所是我監造的,連那個圖樣都是我設計的。一九四八年八月一日,我在那裏正式開工,至今整整三十八年多。三年半前我回去,看到聚會人數的統計,真是難以置信。一九六一年我離開臺灣到美國,臺北召會的人數有二萬多,經常活動、聚會的約有四分之一。二十三年後我回去,人數掉到一萬多。我問弟兄們怎麼回事。首先他們說,死的人不少。接著有人說,很多人出國了,最多的是學生。另有人說,有的人搬家,失去聯絡,找不到了。但我對他們說,不要再找理由饒恕自己了。千說萬說,人數下降的理由只有一個,就是不結果子。 美國舊金山是我最早來開工的地方之一。一九五八年,我路過那裏,有弟兄們來請求我設立長老。那時他們經常聚會的有二十多人,我召聚特會時來了五、六十人。經過三十年,今天舊金山連華人帶白人,大概有二百人。雖然有繁增,但加得很慢。我不是求全責備,乃是檢討原因。這實在是由於結果子不行。 臺灣的弟兄們告訴我,我出國之後,這二十幾年中,他們浸了許多人,每年都帶幾百人得救,有時還超過一千。我問他們,這些人現在都在那裏?大部分因著沒有照管,就都夭折了。這就是我們的二個弱點:第一,結果子不多;第二,即使結了果子,也不常存。 違反主的定律 我們有這兩個弱點,原因就是我們違反了主的定律。主清楚的說,他要我們前去,並要我們的果子常存。但是我們犯了大錯,不是前去,反而請人來。我釋放了前一篇資訊之後,有一位元聖徒就見證,他們曾經有福音愛筵,每一家的姊妹都作好幾道菜,預備得很豐盛,弟兄們就出去發請帖邀請人。請到末了只來了兩個人。另有一位弟兄見證,他來美國求學,也發熱心,預備愛筵邀請人,結果沒有人來,只好請一個醉漢來吃。所以如此,就是因為我們違反了主的路。 主說我們要「去」,這在四福音末了是個大字。在馬太福音末了主說,「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,都賜給我了。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。」(二八18~19。)憑著主所得著的權柄,我們要去。在馬可福音末了主也說,「你們往普天下去,向一切受造之物傳揚福音。」(十六15。)我們卻違反了主的律,不是前去,反而請人來,勉強人來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拖來。這是我們的第一個錯誤。 去請人來也並非絕對沒有人來。已過我在臺北那裏,邀請人就來了不少,結果也把人浸了。曾經有一次,一天就浸了七百人。可是浸的人很多,留下來的不多。浸了一百人,可能留下三、五十個。以後逐漸一個個都夭折,末了不一定留下五個。這個原因在於孩子生下來,卻沒有人照顧。他可能不會立刻死掉,但是過一段時間一定夭折。生下孩子,如果要孩子常存,就必須有長期的照顧。不去照顧乃是違反定律。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錯誤。 一九八四年我看到,無論是東方、西方的情形,無論美國、歐洲的光景,到處都是人數不加。即使有繁增,速度也非常緩慢。主恢復中這種停頓的光景,不僅一處如此,乃是處處如此。一九八四年,全球六大洲有將近八百處的召會,但是人數卻不增。換句話說,就是沒有結果子。那個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「前去」。 我研究後發現,聖經啟示的路都是要我們「去」。主耶穌傳福音,乃是從天上來。就他來說,他也是「去」到我們這裏。他在地上盡職傳福音,也是去,從加利利去猶太地,再從猶太地去加利利。他親自去訪問撒該的家,又去等候那個撒瑪利亞婦人。他是帶著福音而去。以後主差遣七十個門徒出去,要他們去訪問一個一個的家,從其中找出平安之子。這是聖經的原則:「去」傳福音,帶著福音「前去」。 一條有效率的路 已過一年半的全時間訓練,大概有六至八百位受訓學員。因著他們的幫助,我們就有許多經歷,研究出規律。我們發現,有好些人,若是不去家中訪問他們,就絕不會信主。其中不少是大學教授,年齡大約五、六十歲。這些人即使抬著花轎到家門邀請,他們都不會來的。但是我們一去,就有果效了。這就是從一個一個家中找出平安之子的路,是一條很有效率的路。 半年前在安那翰的夏季訓練,有一千五百多人參加。我們定規訓練期間,晚上沒有聚會,乃由受訓者編組成隊,出外叩訪。結果十天裏叩得三千七百多人受浸,其中百份之六十是說西班牙語,來自墨西哥的天主教徒。這消息可能傳到天主教的當局,所以在去年的九、十月間,他們有三百位主教聚集開會,要應付這個局面。會中有人說,如果他們再不實行叩門,恐怕人數會喪失一半,都被叩走了。他們的主席也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結語:一個人除非出去叩門,否則就還沒有把自己完全獻給福音。這句話雖然不是我們說的,但那個原則很符合我們的實行。 在那次十天的出外叩門之後,我們有一次全美國長老聚會。大家都承認,這個作法使眾人非常有享受。我從前沒有想過,但根據聚會的交通,我就說,這如同以色列人過節一樣;今後我們應當實行這種節期叩門。結果各地都回應了。到了九月,聖蓋博穀召會就有節期叩門,許多人都得了復興。但是我也擔心,恐怕這個復興的火就是燒一陣子,不多久就回到冰箱冷卻了,並且比從前更冷。所以過節固然好,我卻盼望你們過正常的生活。 半年前受浸的三千七百多人,以後經過他們又浸了八百多人,加起來是四千六百多人,由七十多位從臺灣受過第二、三期全時間訓練的聖徒來照顧。孩子生了就要養,不養就都夭折了。經過這些聖徒的努力,今天存留下來的約有一千五百人,其中一半一個月也許聚一、兩次會,光景並不是很好,另一半情形非常好,每週最少一次家聚會。這七百多人是最好的收成;因著他們,就有幾處的地方召會建立起來,或者加到原有的召會裏。 聖蓋博穀召會的節期叩門,也叩得一千多人。南加州的華語聖徒,有些曾去臺北參加訓練,也負責周周去餵養、照顧,結果留下來的有二百多位。因著他們,就建立了蒙特利公園市召會和聖蓋博穀市召會。所以僅僅半年多,在南加州就有將近一千位好的果子,幾乎等於南加州眾召會的總人數。也就是說,不到一年,這裏的召會就繁增了一倍之多。已過十四年,我們在這裏不要說一倍,連一成的繁增也沒有。這次僅僅利用兩個節期叩門,期間遭遇冷風冷雨,還有各種消極的情形、反面的光景,結果還有一千人留下。這就證明,這實在是最有果效的路。這條路是從登門造訪而來,是最佳傳福音的方法。這個理論太正確了! 不只聖經這樣說,按邏輯也是這樣。我們去請人,人不來;那麼我們去造訪,他總不好意思拒絕;就是拒絕開門,我們還是能向他說幾句話。可能臺灣的門比較好叩;根據訓練的統計,去叩十個門,最多三個不開門。有時人把門一開,我們就笑逐顏開的把腳踏進去。再坐下一談,人生的奧秘一拿出來,不到十分鐘,他就呼求主名了;再五分鐘,就受浸了。根據統計,每二十戶至少有一個受浸的。已過一年半,我們在臺北總共叩了七十五萬戶的門,叩得四萬人受浸。有的門什至叩三、四次。我聽到一個確實的見證,就是會所附近有一個住家,受訓者去叩的時候,家主說,「這是你們第五次來叩我的門。我很佩服你們的精神,所以我決定要受浸,你們不必勸我了。我若不受浸,你們還會再來第六次。」他很熟悉我們的光景,連誰是參加兩周訓練,誰是參加四十天訓練的,他都認得。可能你認為他不過是不好意思拒絕,所以才受浸,大概不是真的得救。但是主的話告訴我們,我們沒有權利分辨真假;(參太十三24~30,37~43;)反而人若好好求告主名,好好認罪、悔改,也願意受浸,我們就該奉主的名給他施浸。(參徒八36~38。) 所以這個定律我們研究出來了,也歸納出明確的資料,就是每二十戶裏面,就會有一個平安之子。所以你出去叩門,到一棟大樓去挨門訪問,只要有二十戶人家,定規能叩得一個人受浸。 如果叩門吃閉門羹,人家給你臉色,你也不要在意。反而你要歡歡喜喜的對他說,「我們還會再來。」叩門反正不犯法;就是人去找警察來,也不會捉你。你一再去麻煩,最後他可能就「投降」,接受你所傳的,成了平安之子。這實在是最上好的一條路,難怪聖經把帶人得救比作打魚。如果你打魚不是去撒網,反而預備一大堆魚餌請魚跳上來,那是最愚昧的作法。我們對照主的話,再回想從前的實行,的確太愚昧了。主明明說,我們這些傳福音的人是打魚的人,是「得人的漁夫」。(太四19。)既然要打魚,我們就該前去魚池釣,不該那麼愚昧的請魚自己跳上來。 最有益處的一條路 叩門使人得著福音的好處,最明顯的帶給人喜樂平安。(路十5~6。)叩門就是去作得人的漁夫,得著好多的魚,大魚小魚、好魚壞魚多得很。不必說醫生、教授,什至剛偷東西回家的,也被我們叩得了。還有的人要自殺,恰巧我們去叩門,帶他得救。有的夫妻正吵得厲害,準備要分居,忽然我們去叩門,就把他們複合了。諸如此類的見證相當多。如果把那四萬人怎麼叩得受浸的見證都寫出來,一定很感動人。所以按人情世故來說,叩門對人群社會的助益也很大。 叩門具體實行的步驟 叩門不是輕易為之的事。我們在這事上有許多的學習。每次出外叩訪,我們都要編組,三人成隊,老、中、青各一位,衣著整齊。因為如果是三個像嬉皮,年輕力壯的男子叩門,沒有人敢開門,統統拒絕。但由年長聖徒衝鋒,特別是老姊妹叩門,人一看都會開門。門一開,立刻年輕的聖徒就上前講話。尤其年輕的姊妹,講話就是悅耳動聽;即使講得差一點,人還是喜歡。談話的內容也有講究,不講自己的話,只講訓練所教導的,就是「人生的奧秘」。有的大學教授六十幾歲,一聽年輕的姊妹講得頭頭是道,就被折服。末了他就像綿羊羔一樣,被帶去受浸。有時妻子還沒相信,也幫忙放水。這時就由弟兄施浸。這樣的配搭實在非常好,也很有果效。 這樣去叩門,人實在無法拒絕。即使不接受,還是欣賞。如果接受了,更是感激。我們去請人來,還得感激他;但是去叩門訪問,人倒要感激我們。因為我們不是去作強盜、小偷,不是去劫掠、搶奪、搜刮,乃是去送福音、真理、聖經。我們送的不是小東西,乃是主的名字、主的救恩、什至三一神;我們送他多少天大的禮物!可能他今天拒絕,但是第二天會想:「如果這班人再來,應當讓他們進來,和他們談談。」有的人這次關了你的門,聖靈就在他裏面作工,叫他覺得:「這班人是來傳福音的,把耶穌送來。耶穌也不錯,總比菩薩好。再者,聖經是最好的經典,其中的真理很高,應該聽他們講一講。」雖然他不清楚,卻會興起這樣的念頭。 現在受訓者經驗豐富。一去叩門,只要看見家主笑逐顏開,就知道遇見平安之子。什至遇見有人說,他和妻子新婚,搬到新家,覺得需要信仰一個宗教;結果揀來揀去,認為基督教最好,但是不得其門而入;正巧受訓者去叩門,真是太好了。受訓者立刻告訴他,不必你加入,我們可以來。就是這麼便利。也有的人這次拒絕,過五天再去訪問,就接受了。因為我們是去訪問人,把恩典、福音、救恩帶給人,結果人沒有不感激的。有的人感激到一個地步,不只請你吃點心、喝好茶,你走的時候還致贈禮物,什至要奉獻財物。這類的見證不勝枚舉。但是去邀請人來聽福音,不可能有以上的結果。 因這緣故,好些去叩門的受訓者就「上癮」了,每天晚上一定要出去叩門,帶兩、三個人受浸,否則這一天就不過癮。實在嘗到福音的喜樂。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師母,也和年輕人一起配搭出去叩門,單單四層樓的樓梯就爬了十一個。她的年紀、派頭和穿著,一叩門沒有不開的,真是好招牌。進門後由年輕姊妹傳講,她就在一旁輕聲阿們,還有一位中年弟兄點頭。這就是叩門具體實行的秘訣。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出去的人個個都倚靠聖靈。在出去叩門之前,受訓者一定有二十分鐘的禱告,徹底認罪、求主充滿;這就使他們的叩門有祝福。不僅如此,我們是有真東西,有真理、有福音;但摩門教、耶和華見證人去叩門,他們並沒有真東西。所以我們的叩門能有果效。 在新人家中設立聚會 借著叩門訪問帶人得救之後,我們就立刻要在新人家裏設立聚會。這就是生了之後還要養。已過在臺灣實行的叩訪,主要是重在實驗叩門的果效和效率。經過三期訓練的研究,證明果效和效率是保定的,並且非常高,叩得四萬多人,以致沒有人手去照顧,結果只留下六千多人。其他的並不就是假的,只因沒有人照顧,就無法常存。所以從今後,我們的叩門不能再那麼多;也不能僅僅十五分鐘,帶人受浸後,我們就走掉。我們生得太多,照顧不來,所以需要節育,衡量自己的力量,估算一下到底生了養不養得起。如果養不起就不要生那麼多,以免生了不養而死,自找麻煩,人也感覺不好。 叩門改進的實行與步驟 節育的意思是少生,不是延長生的時間。所以還是要照著定律,十五分鐘就能帶人受浸。再者,不是延長時間,就能叫人得救;乃是我們福音的光夠明亮,靈的能力強大,能在十五分鐘內使人得救。 帶人得救後立刻有初信造就 但是在人得救之後,不可馬上離開,乃要和他並他的家人坐下來,有一小時的初信造就。首先帶他唱關於得救確據與喜樂的詩歌,接著要他禱告,然後教導他呼求主名與禱告。我們可以對他說,「我們的救主耶穌原是神,為救我們來成為肉體,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又復活成為賜生命的靈。今天他這靈就進到你裏面。感謝主,他也為你造了一個靈。當你悔改,靈裏的良心被點活,你就認罪,蒙主寶血洗淨;結果主這靈就能進到你的靈裏,與你的靈調成為一靈。現在這位是靈的主,他有一個名字。只要你呼求他的名,就能享受他、經歷他。呼求的方法就是運用你的靈,從你最深處,好像深呼吸那樣呼喊:「哦,主耶穌!」你裏面必定感到舒服、妥貼、平安、喜樂。」帶人受浸之後,我們必須這樣留下一小時,就教導他這些基本的認識與操練,這能立刻把他穩定下來。 借著在家聚會合式的教導照顧新人 然後要「打鐵趁熱」,不必等一週,只要再過三天,就可再去教他讀經。再過三天又去一次,教他怎麼唱詩歌。頭一個月最好去十次,這樣作能把這個人穩定下來;之後再改為一週一次,持續去半年,他就會完全穩定下來。在這半年裏,要教導他怎樣呼求主名、為主說話、作見證、讀聖經、從主得著亮光等。我們必須記住,還不要帶他到會所,也不要帶他到大聚會,乃要在他家裏設立家聚會。他家裏有家人,可能是配偶、兒女。我們要將全家聚攏起來,幫助他們盡功用。連小孩子也可以要他禱告、唱詩。這樣,即使他的家人還沒有得救,一盡功用也就得救了。這樣的家聚會也是召會聚會。 聚會方式的改變 今後我們聚會的方式要大改,不像從前那樣的呆板、定規,好像例行公事一樣,主日上午一個大聚會,眾人來聽一篇道,晚上來在一起擘餅,週二禱告聚會,有時週四還有周中聚會。現在必須靈活,以家為中心。所以新人一得救,我們不是把他拖到召會聚會來,乃是直接在他家中設立聚會,照顧、教導、成全他。時間也要靈活,就著新人方便,但是一週至少有一次。這樣的實行才能把得救的人托住,不至夭折。 為著實行新路的具體奉獻 如果我們愛主,對於以上的交通,我們應當有徹底的醒悟。首先我們應該把自己奉獻給主,並且確定的把時間分別出來,每週出外叩訪二至三小時,或者把人叩得受浸了,或者就在已受浸的人家裏設立聚會帶領他,頭一個月去十次,以後每週去一次。從歲首到年終,周周不間斷。這樣一年十二個月下來,就會把新人穩定下來。這時才能把他帶進召會生活。他是怎麼生的、怎麼學的,結果也照樣作。這就叫他成為常存的果子。 餵養要得法,使果子常存 我曾舉過我外孫的例子。他剛出生時還不足六磅。我和我的妻子到醫院探視,覺得很難過,真難相信能養得大。但是因這緣故,他得了特別的照顧,結果反而長得好。今天他在學校踢足球,比同學都棒。所以生得差一點沒關係,如果養得好,也能長得健康、強壯。同樣的,有的人受浸時可能還是糊裏糊塗;但是他從水裏上來,一換好衣服,我們立刻就給他有好的造就,教導他認識主耶穌是賜生命的靈,他裏面也有一個靈,他能用這個靈呼求主的名;然後幫助他有操練。再過三天又去一次,再教他新的功課。這樣一連十課,我相信再難養的都養得活。如果我們給人施浸後撇下不管,他就是再好,一兩個月後也死掉了。 我們不只要認前過,還得改前非。我們不再去請人來聽福音,乃是把福音送到人府上去。我們不再拖人來聚會,乃是到人家裏去設立聚會,把召會的聚會送到他家裏。一個初得救的人,大多不習慣我們聚會的這一套;另有的人或者有家庭的限制等種種情形。如果勉強他來聚會,反而對他不好;但是送聚會到他家,就十分便當。有時他正在百忙之中,你也可以俯就他的情形,花十五至二十分鐘同他有合式的交通。例如,有的姊妹去新人的家,正好女主人在炒菜,一位就接手炒,另一位就跟她有家聚會。這樣的俯就是令人無法推諉的;就像把飯送人口裏,他總不好意思拒絕,大都會接受。如果我們這樣餵養、照顧新人,我不敢說他們會全部留下,但起碼百份之八十會留下。 一個預算 我盼望各地召會的長老們和全體聖徒都被主興起,過復興、得勝的生活,並且建立起三件事:第一,叩門訪人傳福音;第二,立刻在新受浸的人家裏設立家聚會,周周去餵養、照顧、幫助他們;第三,教導新人呼求主名、讀聖經、禱告、唱詩歌、為主說話、作見證等,在家聚會中說話盡功用。不要隨從天主教、更正教裏一人講眾人聽的風俗,反而帶領新人從家聚會、排聚會、以至大聚會,都操練為主說話的習慣。這樣實行一年,就能把新人完全穩定下來。 一個一百人聚會的召會,按比例來說,只要二十人出去叩門就可以了;但並不是說,只有這二十人是專專出去叩門的。有的人也許三周才出去一次,有的人可能一週能出去兩次。年長的因著體力、病痛,無法都出去;另有一些比年輕人還強,可以陪著叩門,這非常有幫助。如果每週都有二十人出去,就能分成七隊。經歷告訴我們,一個半小時至少能叩二十個門,從其中就能叩得一個平安之子。當然,一叩得平安之子,就要花一小時給他有初信造就。所以加起來正好就是二至三小時。 如果每一隊每週都叩得一人,一年五十二周就能叩得五十二人,打個八折也有四十人,七隊合計就是二百八十人,幾乎是召會人數的三倍。如果再打對折,除去不可靠的,也有一百四十人,仍然超過一倍以上。這樣的繁增率是非常驚人的。得人之後,接著就要使他們成為常存的果子。保留的路,就是召會其他八十人中,有六十人加進來照顧。這六十人可以分為二十隊,去餵養、教導新人。 這樣,一百人聚會的召會,八十人有活動,其他二十人或者病痛,或者體力太差,或者重大原因無法活動。由這八十人照顧一百四十人,真是易如反掌,很容易作到。經過一年,我相信至少有一百人會留下,那就是一年翻一倍。我曾作過許多預算,這是最輕省、最上算的一種,我有把握會作成功。這樣只要二十五年多,不到三十年,全世界的人就都受浸得救了。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。不像已過十年,我們沒有結什麼果子。如果我們肯照著這條新路全心、全力實行,二十六年後全世界不只福音化,乃是全都受浸得救了。這是一件要撒但命的事,這要致撒但的死命。 召會起初的作法 這樣的實行不是我們閉門造車想出來的,乃是按照聖經確定的榜樣。在行傳八章,門徒遭逼迫往各處去。之前耶路撒冷召會帶了三千、五千人得救,(二41,四4,)加上陸續帶得救的,可說有成千上萬的信徒。大家都喜歡聚集在一起,不肯出去。所以逼迫才興起來,除了使徒以外,門徒都分散出去。(八1。)雖然如此,他們出去卻傳神的話為福音。(4。)我相信他們傳福音的方式,必定不是開堂設會請人來聽,乃是去挨家挨戶的叩門訪問,如他們在耶路撒冷召會時所作的。(二46,五42。) 聖經清楚給我們看見,召會起初的作法,在人一得救之後,立刻帶他們挨家挨戶的聚會。(二41,46。)他們在家聚會中所作的,就是交通、禱告、擘餅、教導、傳福音、帶人受浸。(二42,五42。)這是初期聖徒經常的生活,結果主就將得救的人,天天和他們加在一起。(二47。)這的確是主所命定的路,他也以祝福印證。我們今天在臺北稍微照著實行,也看見同樣的光景,天天有得救的人加進來。 有效的實行 總括來說,最有效的實行步驟是:第一,一帶人信主受浸,當立即給他有初信造就,並且在他家裏設立聚會,教導基礎的真理。第二,要每隔三或數日即與新人有家聚會,帶他操練、學習運用靈、禱告、呼求主名這三件事;若是可能,在頭一個月內,要接連去帶十次,之後再改為每週一次。 這裏的呼求主名不是低聲求告,而是用靈從深處呼喊。這樣的操練不僅對新人有幫助,對我們自己也有益處。我們許多蒙恩多年的,常常也是習慣性、低聲的喊喊主,並不那麼釋放。但是一用靈大聲呼喊:「哦,主耶穌!我愛你!」裏面就覺得不一樣。我們去帶領新人時,千萬不可教導他行禮如儀的老套,乃要給他們正確的實行,幫助他們操練、釋放,得著真正、屬靈的供應。 這不是心理作用,乃是屬靈的事實,如同深呼吸不是心理作用,而是真實的益處。可惜今天的基督徒把這樣的實行丟失了。「呼求」的希臘文是epikaleomai,意思就是呼求,稱呼,按名呼喊。比方我們喊一個人的名字,喊太小聲了他會聽不見,所以需要喊大聲一點。有的基督徒說,主耶穌不會聽不見的,我們的需要他都知道。一面說這是對的;但就我們自己來說,若不呼喊出來,禱告就沒有意義。這其中的差別很大。因此,若是環境許可,我們應該從一早起來,就運用靈從深處大聲呼喊主,那對我們整天的生活影響很大。所以從一開頭,我們就要教導新人這樣運用靈、禱告、呼求主名。 第三,照著新人進步的情形,逐漸帶領他參加附近信徒的小排聚會,為著聯絡與扶持。光是他這一家,有時他自己都不容易站住;但是一調在小排裏,弟兄姊妹就會成為最好的幫助,能夠彼此照顧、供應。這如同燒炭火,一、兩塊炭不容易點起來,即使點起來也燒不久;但是四、五塊在一起就很容易點著,並且越燒越旺。不過這樣的實行並不是律法,乃是生機的,要就著新人的情形帶領他,否則可能一排就把人排死了。 排聚會的根據,首先是馬太十八章二十節所說,「無論在那裏,有兩三個人被聚集到我的名裏,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。」這指明只要有兩三個人聚在一起,就可以有排聚會。行傳十二章記載,當彼得下了監,召會切切為他禱告,(5下,)但不是像今天,把大家聚在一起禱告,乃是分在許多家禱告。所以彼得從監裏被救出來,就往馬可的母親家,(12,)然後告訴他們,要把這事報告給雅各和眾弟兄知道。(17。)這證明當時的聖徒們乃是在許多的家裏禱告。那就是「小排禱告聚會」。 第四,我們去帶領新人時,自己必須活在靈中,有活潑高昂的靈。我們是活的,才能叫那些受我們帶領的人活;我們是高昂的,才能把人點起來,開啟並挑旺他的靈。我們不該暮氣沈沈的,那會使新人洩氣,摸不著屬靈的實際。我們必須是活的,在日常生活裏就應該活。這樣,一進門我們就能喜樂歡騰,或者唱詩歌, 或者讚美呼求。這樣我們就把屬靈的空氣完全帶到新人的家裏,叫他摸著屬靈的實際和供應。也許你去的時候,他正好不愉快,或者和他的妻子正在吵架;你這麼一去,他就得了供應、光照、安慰,順服你的帶領和教導,也開始唱詩、禱告了。所以家聚會如何,完全在乎你是怎樣的一個人。你是活的,死的也給你帶活了;你是死的,就是活的也會給你帶死了。 改制是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 簡單的說,各地召會從今後要完全、真正的改制,不再照著老一套的方式生活,不再去請人來聽福音、聚會,乃是一再、周周的去訪問人;也不要邀約新人來聚會聽道,乃要把聚會送到他家裏。從前我們就是請人來大聚會,聽一篇好道。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個習慣,又不好意思不來;如果得不著什麼,他就倒了胃口,不肯再來,結果我們就把他斷送了。現在我們要悔改,徹底改變作法,不要人來聚會,乃要把聚會送到他家。每一週我們都要出去送聚會。長年下來,一定能把人帶起來,穩定下來;然後按他的情形,逐漸帶領他有排聚會,再參加區聚會,並且不是只要他來聚會,乃是能在聚會中盡功用。 現在臺北已經實行這三種聚會:家聚會、排聚會、區聚會。區聚會的人數差不多就是五十位。所以一超過一百人就要分區。這樣聚會的好處是:大家能彼此認識,互相照顧,透徹交通,親密聯絡,並且提供盡功用的機會。一個新人既然在家聚會中已經受帶領有所學習、操練,又會唱、又會禱、又會說,自然能在排聚會、區聚會裏同樣開口交通、分享、見證。這樣,區聚會就不需要人講道,因為個個都能申言,並且很有味道。 這就是聖經啟示的神命定之路:不是請人來聽福音,乃是去叩門訪問他;不是請人來聚會,乃是把聚會送到他家;在家聚會中帶領人基本的學習與操練,不必帶他到召會聚會中,他也能過召會生活。一個初得救的人,可能需要在他身上花六個月至一年的工夫,才會使他成為常存的果子。但是這樣作,召會能很確定的一年繁增一倍。這個增加率不得了,是驚天動地的。盼望我們都有這樣的看見和作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