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篇、基督徒生命成熟的路─儆醒預備

在馬太二十四章四十至四十四節這段經文裏,主兩次命令我們。第一次在四十二節:「你們要儆醒;」第二次在四十四節:「你們也要預備。」要儆醒也要預備。到了二十五章一至十三節,主也給了我們命令:「你們要儆醒。」(13。)這個命令和二十四章的一樣。同時,二十五章十節也說到「預備」;「預備」好的,就同主進去坐席。這給我們看見,二十四章說要儆醒、預備;二十五章也說要儆醒、預備。 儆醒預備乃是基督徒成熟的路 這個儆醒、預備乃是與基督徒的成熟有關。雖然前面所題的兩段聖經,沒有說到「成熟」,卻一再的說「儆醒」、「預備」。當然,一個預備好的人,必定是個成熟的人;儆醒預備就是成熟的路。從聖經來看,沒有第二處聖經,比馬太二十四、二十五章更清楚,給我們看見基督徒成熟的路。這成熟的路,就是儆醒預備;預備好的就是成熟的人。 在基督徒中,很容易有一種偏差的情形,就是強調約翰福音的教訓,而忽略了馬太、馬可福音。比方傳福音時,人總喜歡用約翰三章十六節: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」十五章五節:「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;常在我裏面的,我也常在他裏面。」這些經節在教會中,常常有人傳講,但少有人注意馬太、馬可福音的教訓。聖經裏不只有約翰福音,告訴我們信子的人有永生;聖經還有馬太、馬可福音,告訴我們有一個國度,是要我們追求進入的。永遠的生命是我們一信主就有的;但這個屬天的國度,需要我們跟隨主一段路程才能得著。 約翰告訴我們,有了主的生命該怎樣住在主裏面;馬太是說,我們作了主的門徒,就該怎樣跟隨主。約翰十五章是主被釘前的教訓;馬太二十四、二十五章也是主被釘前所留下的預言。我們怎樣注意約翰福音,也該怎樣注意馬太福音。可惜在今天的教會中,多是偏重約翰,而忽略了馬太的資訊。在這末後的日子,我們相信主要逐漸恢復馬太的資訊;因為約翰不過說到生命如何在我們裏面長大,馬太卻給我們看見,這個生命如何成熟,我們如何能適合主的再來。換句話說,馬太是告訴我們,我們要有什麼樣的光景,才能見主的面。我們如果真盼望到主那裏,與主同住,我們就必須知道,我們該有什麼光景,該達到什麼地步。 預備好的取去,沒有預備好的撇下 我們來看馬太二十四、二十五章。首先,我們要找出這兩段聖經的相同之處;這些相同處就是題目。這兩段聖經說到主,都有相同的點;說到我們,也有相同的點。說到主,都說主要來,二十四章說主要來,二十五章也說主要來;說到我們,都說要儆醒,要預備。所以,這兩段聖經的題目,就是我們要儆醒預備,等候主來;或說迎接主來。雖然是兩段聖經,卻是一個題目。 頭一段是二十四章,可說是一個明言的講論,論到我們這些屬乎主的人,該如何儆醒預備,等候迎接主來。我們都知道主要來,所以我們該儆醒,該預備。我們若是預備好,就會被提;若是沒有預備好,就會被撇下。因此,二十四章四十節說,「兩個人在田裏,取去一個,撇下一個。」取去的那個,就是預備好,被提去見主的;撇下的那個,毫無疑問就是還沒有預備好的。並非說,取去的一個,是指得救的,撇下的一個,是指沒有得救的。這兩個人都在田裏,他們有同樣的生命,在同樣的立場上,作同樣的事。所以沒有疑問,兩個都是得救的人。雖然都是得救的人,有同樣的身份,同樣的地位,過同樣的生活,作同樣的事情;但在生命上卻有不同,一個是在生命上預備好,就被提去了;另一個沒有預備好,就被撇下了。 四十一節接著說,「兩個女人推磨;取去一個,撇下一個。」又是同樣的身份,同樣的地位,同樣的工作,同樣的生活;她們都是得救的人。並不是說,一個在推磨,一個在看電影,所以推磨的取去,看電影的撇下。兩個都是一樣,名稱一樣,身份一樣,立場一樣,生活、工作、事業也都一樣。既是一樣,為何會取去一個,撇下一個?四十二至四十四節,就告訴我們那個原因:要儆醒,要預備。取去是因為儆醒、預備好了,撇下是因為沒有儆醒、沒有預備好。雖然身份、地位、事業、生活都相同,雖然都是得救的人,但在一件事上卻有分別。這一件事,就是對主再來的態度。有的是儆醒預備,對待主的再來;有的既不儆醒,也不預備。 我們都是得救的人,可能一同聚會,也一同過基督徒的生活。表面看來,我們沒有什麼分別;但向著主和主的再來,我們卻可能各有不同。有的聖徒是儆醒預備,等候主來;有的對主的再來漠不關心,不過僅僅作個基督徒而已,對主和主再來的事既不儆醒,也不預備。所以,到主來提取人的時候,預備好的就被取去,沒有預備好的,雖然也是個得救的人,但主要把他們暫時撇下。主在馬太二十四章的這篇道,就是把這個不同指給我們看。 千萬不要以為,我們得救了,和基督徒在一起,一同聚會,表面看來都相同,就沒有問題了。不,主在馬太二十四章的思想乃是:「你要儆醒,要預備;因為得救是一件事,等候我來是另一件事。作信徒是一件事,儆醒預備又是另一件事。」比方,有一個人有八個孩子,生下來是一件事,要把他們養大,讓他們受教育,又是一件事。八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兒女,在同一個家庭裏,有同樣的生命,過同樣的生活,表面看似乎絲毫沒有分別。然而,事實上還是有一個分別,就是他們各人如何長法,如何受教育,如何預備自己成為有用的人,這些在在都有分別。 雖然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,有共同的家庭,共同的生活,但他們各個要怎樣受教育,怎樣預備自己,過怎樣的人生,走那一條道路,這都要看他們從幼年,一直到長大成人,是怎樣長法,怎樣預備法。 這樣看來,我們對主、對主的再來取什麼態度,是儆醒預備呢,還是漠不關心,乃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這關係我們是被取去或被撇下。因此,主一再命令我們:「要儆醒,要預備。」我們不能僅僅接受約翰的話,信主就有永生;我們還要接受主在馬太福音的命令:「要儆醒,要預備。」這不僅是主親自說的,更是他離世前的教訓。他要離開世界前,在橄欖山上,和他的門徒話別的時候,他告訴門徒說,要儆醒,要預備。為什麼緣故呢?因為若不儆醒,不預備,就有一個危險,要被撇下。好像兩個人在田裏,一個被取去,一個被撇下。所以,為了不被撇下,就必須要儆醒,要預備。 童女的比喻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,作基督徒不夠,還得儆醒、預備,生命成熟才能到主面前去。然而,這個儆醒、預備的路在那裏?這個生命成熟的路在那裏?凡事都是先有「道」,然後才有「路」。二十四章是「道」,要儆醒、預備,才能被取去,而不至被撇下;這個「路」就在二十五章。所以,主在二十五章舉了例子,用比方來描繪這個儆醒預備的路。二十四章這一段是道,二十五章這一段是路。主是先把儆醒預備的道,講清楚了;然後把儆醒預備的路,指給我們。只有道,沒有路,這個道是空的。雖說要儆醒,要預備,但若不知道怎樣儆醒,也不明白怎樣預備,結果還是於事無補。 主在二十五章給了我們一條路。這條路是什麼呢?主用了一個比方。我們都知道,通常要指路給人,都得用比方,好比畫地圖。主在二十五章,說了一個童女的比喻,給我們看見儆醒預備的路。二十四章是「道」,二十五章是「路」;二十四章說到兩個女人在推磨,二十五章說到十個童女預備油。這實在是很有意思。兩個加十個,是十二個。我們都知道,在聖經裏,教會最終的數位就是十二。新耶路撒冷的門是十二個,根基是十二層,有新約十二使徒的名字,還有舊約十二支派的名字,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,城牆高一百四十四肘,是十二的十二倍。所以,將來教會的數目都是十二;十二表徵永遠的完全。 為什麼主在這裏把十二分開,分作兩個和十個,好像把整個教會分為兩班人。二十四章這兩個,是在那裏作工,或在田裏,或在家裏推磨,都在作工,都在那裏活動。沒有疑問,這是指活著的信徒說的。到主再來時,只有少數信徒是活著的,大部分是死了,是睡了。二十五章這十個童女,都是睡著的,不是屬靈的睡著,不是不儆醒的睡著,乃是身體睡了;因為五個愚拙的睡著了,五個聰明的也睡著了。這證明那個睡不是屬靈的睡,不是天性的睡,乃是他們的身體睡了。為什麼睡呢?因為新郎來得慢,來得遲延了。主遲延的時候,那個最儆醒的保羅,也打盹,也睡著了。打盹就是老了、病了,睡了就是死了。這十個童女乃是指到主來時,那些大體死了的信徒。等到主來時,歷代得救的人中,大部分都已經睡了。儆醒愛主的保羅、彼得睡了;那個不愛主,貪愛世界的底馬,也睡了;他們都睡了。原因何在?因為主來得遲慢。新郎遲延的時候,兩班童女都打盹、都睡著了;這意思是,都老衰、都病了,末了也都死了。這是指大體的信徒。 到主再來時,只有少數信徒是活著的。我們若仔細讀聖經,就會發現聖經總是把十二分作十和二。比方舊約的十二支派,有十個支派叛變了,變作以色列國,還有兩個支派的餘數,仍舊作猶大國。比方十二個使徒,有兩個兄弟爭著要坐在主的左右,其他十個門徒就不滿意他們。聖經總是把十二分作十和二,十是大體的,二是餘數的。到主來時,歷代的信徒,大體都睡了,少數還留在那裏。所以二十四章那個「道」,是講活著的信徒;二十五章這個「路」,是講死了的信徒。無論是活著的,無論是死了的,儆醒預備對他們都是必需的,那個路是一樣的。 一 童女的身份和地位 首先,主在馬太二十五章,開頭就說,「那時,天國好比十個童女,拿著燈,出去迎接新郎。」(1。)這說出我們這些屬乎主之人的身份、地位,乃是童女。猶太人用「童女」,和中國人用「閨女」,意思相同。閨女,是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,是關在閨房內,隱藏的女人。基督徒在地上的身份和地位,應該是這樣一個閨女,是個隱藏起來的人,和外面的許多事物沒有關聯,沒有多少接觸,是清潔的、是聖別的。 二 童女的光景 其次,這些童女都是拿著燈的,說出她們的光景,是在黑夜裏。黑夜是暗洞洞的,需要有燈才可以。今天這個世代,乃是黑暗的世代,基督徒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裏,應該像明燈照耀。主在二十五章這裏的意思是,那些屬乎主的人,手裏有燈,是有光的;他們在黑暗中,能發光照耀。我們看一個真正屬乎主的人,總是比不信主的人明亮多了。不過很可惜,好些聖徒丟棄了他們童女的地位,燈也沒有了,因此顯不出他們該有的光景。 三 童女的路 第三,這些童女的路,乃是「出去」的,是從她們原來的地方,走出去的。這個就是基督徒。我們基督徒生在世界裏,長在世界裏,世界是我們的原在地;但自從我們蒙恩得救,我們就是一個走出去的人,一個從世界走出去的人。 四 童女的生活 第四,這些童女為什麼要從世界走出去?為要迎接新郎。這說出我們基督徒的生活、工作,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要迎接主來,等候主來。 盼望聖靈對我們說話,給我們啟示,叫我們看見,一個基督徒的身份和地位,乃是童女;他的光景是拿著燈,帶著光的;他的路是從這世界走出去的;他的生活是等候主來的。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基督徒。但願我們都是一班有耳可聽的人。若是我們把這些話當作耳邊風,有一天,我們見主的時候,這些話不是我們的拯救,而是我們的定罪。 請不要忘記,今天,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二日,在馬尼拉有一個人,呼天喚地的告訴你們:「主命令我們,要儆醒預備,要作一個童女,拿著燈,出去迎接新郎。」你們不能說,你們沒有聽見。這些話是福音,是拯救;你們若不接受,有一天這些話要定你們的罪。但願我們沒有麻木,我們都接受這話,為我們已過的情形痛悔,作童女,拿著燈,帶著光,走出這個世界,迎接我們的新郎基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