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篇、基督是一切

第三篇 基督是一切 救恩與宗教的不同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三章六至七節說,「就熱心說,我是逼迫教會的;就律法上的義說,我是無可指摘的。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,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。」七節保羅說先前以為有益的,是指前一節所說的「熱心」。在宗教上的熱心、律法上的義無可指摘,都是保羅從前以為是與他有益的,現在因著基督他都已經當作有損的了。八節進一步說,「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。」 在加拉太一章十一至十六節,保羅又說,「弟兄們,我告訴你們,我素來所傳的福音,不是出於人的意思。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,也不是人教導我的,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。你們聽見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,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。我又在猶太教中,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,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。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,又施恩召我的神,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。」末了這裏所說的啟示,應該和前面十二節所題的啟示放在一起。在十二節我們看到保羅所傳的福音,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;到了十六節就說,神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他心裏。 馬可一章三十二至三十八節說,「天晚日落的時候,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,和被鬼附的,來到耶穌跟前。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。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,又趕出許多鬼,不許鬼說話,因為鬼認識他。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時候,耶穌起來,到曠野地方去,在那裏禱告。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。遇見了就對他說,眾人都找你。耶穌對他們說,我們可以往別處去。」 約翰二章二十三節說,「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,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,就信了他的名。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,因為他知道萬人。」六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說,「既在海那邊找著了,就對他說,拉比,是幾時到這裏來的?耶穌回答說,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你們找我,並不是因見了神跡,乃是因吃餅得飽。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,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,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。」三十三至三十五節說,「因為神的糧,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。他們說,主阿,常將這糧賜給我們。耶穌說,我就是生命的糧;到我這裏來的,必定不餓;信我的,永遠不渴。」六十節:「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,就說,這話甚難,誰能聽呢?」六十六至六十八節:「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,不再和他同行。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,你們也要去麼?西門彼得回答說,主阿,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」 宗教的由來 一 求福利 主的救恩和宗教大不相同。宗教所以能夠盛行,主要在乎三個原因:一是福利,其次是修行,末了乃是為滿足人內心的需要。從淺處來看,沒有人不盼望福利,因為人有追求福利的需要;同時,人生有許多境遇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應付的,因此人自然就傾向尋求另一個力量和方法。在這種情形之下,宗教應運而生;人願意追求宗教,相信在人之上的神,以超然的能力,來解決人生的難處,應付人生的需要。千萬不要以為,宗教只有村夫愚婦信從;無數功成名就的人,也照樣為著人生福利接受宗教。 二 為修行 此外,舉凡生物之中,人類乃是最高尚、最高等的;人自然的重視道德問題,而有修行的傾向。幾千年人類的歷史,都證明宗教乃是人修行最好的中心。歷代凡是修行的人,都是依附在一個宗教裏面。人因著要修行,就追求找尋一個高尚的宗教。在人類社會中,好些正派人士,都是為著修行而接受了宗教。這也是宗教所以能在上流人中間流行的原因。 三 滿足人內心需要 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人內心的一個需要。人裏面有靈,這個靈裏有一個需要。當初神創造人的時候,為人創造了一個靈,目的是要人能接受神。這好比人要喝水,人裏面就需要有一個胃來盛裝水。假使人沒有胃,人就沒有飲食的需要。同樣的原則,在人裏面有一個既摸不著,又看不見,然而卻非常深的需要。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,即使我們外面物質的條件很全備,精神的享受也很滿足,但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,還是有一個不滿足,有一個需要;那個需要就是人靈裏面的需要。歷代以來,不斷的有許多有思想、有道德、有理想的人發現,人深處的這一個需要。為著追求這個需要的滿足,人不斷的在找尋宗教。他們所找的宗教,並不是為著外面的福利,甚至也不是為著行為上的修行,乃是為著內心深處的一個需要。 主的救恩不是為著福利 我們若稍微花一點工夫,就不難發現,在任何一個宗教裏,都能找到這三等需求的人。大體來說,每一個宗教裏都有好些群眾,是為著福利,是為著敬拜一位神,甚至是敬畏一位神,好棄惡向善,以免招惹禍患或報應。那個宗教的敬虔,是為著求得神的喜悅,以換來神的祝福。求福、求壽、求平安、求順利-宗教的追求不外乎這些。這是外表的,比較淺一點的。 至於那些比較深一點的人,他們對於他們的宗教有相當的研究,其研究的目的,不外乎是為著修行;為著內心的需要,而在深處下工夫者,百中難得其一。這就是宗教。至於宗教裏所敬拜的物件,不管這敬拜的物件是真是假,敬拜的方法是對是錯,以宗教信仰的原因而言,不外乎以上三點。如果將這三個原因,和主的救恩對比,基督徒到底是接受一個宗教呢,還是接受主的救恩?我們是和一個宗教發生關係呢,還是和主耶穌發生關係? 請記得,主在地上的時候,並不是叫人得著福利。有人也許會說,聖經裏不是說主治病,主趕鬼,主叫人吃飽麼?這難道不是福利平安?這裏有三處聖經可以證明,主到地上來不是為著福利。馬可一章給我們看見,有一天日落的時候,有許多痛苦的人把害病的都帶來,主醫治了他們中間好多的病人,但是聖經並沒有說主醫治一切的病人。第二天早晨,大家都來了,因為名不虛傳。那知在他們未到以先,主耶穌卻離開,到山上去禱告。那些門徒好心好意,看這麼多人頂可憐,就來報告主耶穌說,「眾人都找你。」主怎麼反應呢?主反而離開了。主不是一直治病的,如果我們那樣想就錯了。許多時候,主為著我們的軟弱,體貼我們一下,證明他的權能,證明他是神,就醫治我們。但如果我們一直當他是醫治人的,而一直要得著福利,主就不作了,他會離開。 想想那一個早晨,彷彿主是不應該走開的,因為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群眾都來了,都來找主耶穌,這實在是個良機。主應該出來治他們的病,救他們。然而主走開了,為什麼?因為主到地上來,不是為著給人治病;就算主把人的病治好了,有一天人還是要生病的。主到地上來不是為著這個。 因著福利而信主是不可靠的 第二處聖經在約翰二章,主行了好些神跡,許多人都信了他的名;但主怎麼樣呢?主反而不信他們。他們信主,但主不信他們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那個信不是真信,他們那個信是福利的信,是為著福利,為著病得醫治,是不可靠的信;所以,主就不把自己交給他們。直到今天,情形還是如此;好些人因著病得醫治而信主,這個信是不可靠的。因著神跡,因著福利,因著好處而信主的,是不可靠的。若是試煉來了,看不見福利,看不見禱告得答應,他們就不信了。 主乃是要人得著他,而不是得著宗教 第三處聖經在約翰六章,主耶穌借著五個餅兩條魚叫五千人吃飽,千百人都看見了那個神跡。第二天,群眾就都來找主耶穌,這時主卻到曠野去了。他們找著主耶穌,主耶穌說,「你們找我,……乃是因吃餅得飽。」主告訴他們,不要尋求這個,乃要尋求永生的食物,是主能賜給他們的。他們聽見了,也不太領會,裏面知道有一種食物是永生的,是存到永遠的,他們就求主把這個食物賜給他們。主馬上說,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」意思是,這個食物就是主;也就是說,在主以外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給他們了。主就是生命的糧,到主這裏來的必定不餓,信主的,永遠不渴。他們的人生如果真要滿足,就必須得著主;福利不能滿足他們,只有主能夠滿足他們。主到地上來不是要給人福利,不是要給人吃餅得飽,不是叫人病得醫治;主到地上來,乃是要把他自己,一點不差的分賜給人,好叫人得著他,而不是得著宗教。 救恩不是福利,乃是主自己 主到地上來的目的,乃是要人得著他自己;在他以外的,就是宗教。我們不要以為福利是小事,福利乃是非常切身的問題。許多人信主是為福利,殊不知福利乃是宗教問題。福利不是救恩,主的救恩是完全在福利之外的。初世紀,不知有多少基督徒為著信主家破人亡,甚至喪失自己寶貴的生命。他們是為福利麼?當然不是。他們越信主,人生的福利反而越沒有了,至終甚至殉道,捨了自己。沒有福利,甚至殉道,這就是主的救恩。福利是宗教的,主的救恩乃是主自己。 修行不是救恩,乃是宗教 再來看修行的問題。好些人信主,是因為作人不容易,社會太墮落,人群太黑暗,實在不知如何是好,所以只好找個較佳的環境,尋求較好的保障,以能安身立命。這個環境,從社會的角度來看,要以基督教為上選。在禮拜堂裏,那些人都是規規矩矩,平常努力作事,用功讀書,到了主日,就到禮拜堂坐坐,倒也清淨。人就會想,若是和這樣一班人在一起,作人作事必定都有益處,於是就入了教。以後常常去聽道,聽了什麼也莫名其妙,只覺得坐在那裏很好,很有益處。有一天,牧師說,要收教友了。想想自己既然常來作禮拜,不應該不作教友,於是就作了教友。然而,對於神在那裏,基督是誰,卻是一點也不明白。為什麼信耶穌?只為了要作好人。這種修行的觀念,或多或少都存在每一個人裏面。 甚至在我們的禱告裏,我們也常說,「主阿,我的脾氣不好,實在沒有辦法,我自己修不好,也修不來。但是,主,你是無所不能的,你是萬能的,求你幫助我。」妙得很,我們越這樣禱告,脾氣發得越大,因為求神改我們的脾氣,不是作基督徒,而是作宗教徒。基督和宗教不同,宗教裏有修行,基督裏沒有修行。基督裏只有基督,只有救恩。 然而,矛盾的是我們對人傳福音時,總是從福利開始,「信耶穌很好阿,信耶穌有平安,信耶穌有喜樂。」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呢?很自然的,就是修行了:既信了耶穌,作人作事就得規矩;信了耶穌,脾氣必須要改,並且要重新作人。我們對人傳福音,總無法脫離福利思想和修行的念頭。好像如果不用這兩樣東西去吸引人,福音就很難傳。福音變得好像是苦口的良藥,不只需要用福利作糖衣來包,還得用修行包糖衣。所以直到今天,仍有許多基督徒脫不了修行的觀念。 除了基督自己,無何能滿足我們 宗教的產生,除了福利的觀念,和修行的念頭外,第三個原因是人內在滿足的需求。一個追求內心滿足的人,是較有深度的人;這樣的人好像高尚一點。然而,除了基督自己,沒有任何事物能滿足我們的內心。福利、修行、追求內心的滿足,這三者乃是宗教產生的三大原因,至今在我們身上仍是脫不乾淨,這是很可憐、很嚴肅的一件事。 保羅的事例 保羅得救之前的生活,可說是個最好的例證;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宗教徒。然而他作宗教徒,並不太重福利,他乃是有主見、有智慧、有前途、有作為的。他不重福利,而是重另外兩件事。一是修行,他下過真工夫,因此他敢誇口說,就著舊約的律法,他乃是無可指摘的;(腓三6;)為著猶太教的神,猶太教的遺傳,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熱心。(加一14。)沒有人能在他身上找出錯來;這就可見他修行的程度。然而,這樣一個保羅卻是抵擋基督,逼迫殘害神的教會的人。 有一天,在大馬色的路上,基督遇著了他,對他說,「掃羅、掃羅,為什麼逼迫我?你用腳踢刺是難的。」(徒二六14。)掃羅是主所揀選的,應該走主的道路,然而他並沒有走主的道路,他走了宗教的路。他在猶太教裏作宗教徒,反而抵擋了主。他自以為所走的路是事奉神,豈知竟是在頂撞神。掃羅不是不信神,不是不敬畏神,他滿心相信神,並且遵守神的律法;他實在是為神大發熱心。然而,這樣一個熱心宗教的人,卻是一個頂撞基督的人。保羅是一個修行的人,同時也是懂得追求內心滿足的人,但結果卻是個頂撞基督,反抗基督的人。 宗教頂撞基督、抵擋基督 一個人很可能對宗教熱心,敬畏神,追求神,並且和掃羅一樣遵守神的律法,為神大發熱心,但卻是個頂撞基督的人。千萬不要以為,敬畏神,尋求神,為神發熱心,就是作基督徒。雖然我們是基督徒,敬畏神,又為神大發熱心,但我們所過的,不一定是個基督徒的生活,因為我們很可能是個道地的宗教徒。即使我們為人規矩、熱心,並且盡力遵守聖經的律法,聖經的教訓,但我們比得上當日掃羅的熱心麼?我們遵守聖經的話,能比當日的掃羅還認真麼?我們即使守到了,還不是基督徒,反而是頂撞基督的。 許多時候,無神論者反對基督,是明顯的,是能看得出來的;但許多時候,那些看起來很熱心的基督徒,在神看來,卻是基督的仇敵,天天在那裏抵擋基督。我們要看見所有不是基督的,都是抵擋基督的;所有不是基督自己的,不論是熱心也好,是善行也好,是律法的義也好,都是抵擋基督的。請記得,一切在基督之外,不是基督自己的,都是抵擋基督。 所有在基督之外的都是宗教 所以,什麼是宗教?簡而言之,所有在基督之外,不是基督自己,卻像是崇拜神的,都是宗教;不是基督自己,卻根據神的教訓而教訓人的,都是宗教。宇宙中,只有基督自己不是宗教,只有基督自己是神的救恩。什麼叫作宗教?宗教就是一切在基督之外的敬拜,在基督之外的行為。如果我們的敬拜不和基督發生關係,不是和基督調在一起,不是基督在我們裏面帶著我們作出來的,就是宗教。 真實的救恩和敬拜,乃是基督調在人裏面 那麼,什麼是基督的救恩,什麼是真實的敬拜神呢?基督的救恩就是基督調在我們裏面;真實的敬拜神,乃是神在我們裏面,是基督在我們裏面,穿著我們,充滿我們,在我們裏面,帶著我們來敬拜神;我們和他是調在一起的。這個敬拜裏有基督,這個敬拜不僅是從基督來的,這個敬拜裏就有基督。基督在這個敬拜裏,他調在我們裏面,充滿我們,穿著我們。好像一杯茶水,我們說是「水」也可以,說是「茶」也可以;因為茶和水已經調在一起,所以實際上,它不再是單純的水,而是茶水。一個真基督徒所活出來的生活,也像這樣,雖然他的為人仍舊是人,但在這個人裏面有基督調和。好比這杯茶水雖然還是水,但在這水裏卻調和著茶的成分,現在若有人再喝這杯水,味道就不同了,因為有茶的成分調在裏頭。 救恩與宗教的分別 請記得,基督徒就是有基督調在裏面的人。基督穿著這個人,作了這人的中心和目的,作了這人的內容和一切。基督在這人裏面活出一個調和的生活,活出一個調和的人生。這人的敬拜裏有基督,為人裏有基督,謙卑裏有基督,在他對人的愛裏也有基督。這就是基督徒。有時,我們遇見一個好人,既規矩又公道,實在是道地的好人;然而在這人身上,我們碰不到基督的味道,碰不到神的味道。有的人我們一接觸他,就碰著基督;他不僅好,不僅規矩,更是超過好,超過規矩。在他裏面有一個成分,不是一般人所有的,而是難以言諭的,這就是基督的救恩。基督調在人裏面,就是基督的救恩。沒有基督的敬拜,沒有基督的修行,就是宗教;有基督調和的,就是基督的救恩。我們如果會分辨這個,我們就蒙福了。